心肌炎的發病機制
時間:2012-01-06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心肌炎的發病機制
心肌炎的發生,多數是病原體直接侵害心肌的結果,或者是病原體的毒素和其他毒物對心肌的毒性作用。心肌受到侵害,首先影響到心臟傳導系統,導致興奮性增高,出現心搏動亢進,脈搏快而充實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由于心肌部分損害,心臟傳導系統內的興奮灶產生沖動,不待竇房結產生沖動下傳到達,另有心肌異位興奮灶提早產生沖動,可引起心臟個別部分的早期收縮,稱之為心室性期前收縮,同時也使心房、心室或兩個心室的收縮不相一致,臨床上出現節律不齊。在運動和疼痛時,由于心肌的興奮性增高,脈搏驟然加速或出現陣發性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后期,由于心肌纖維發生變性、壞死,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肌弛緩,心室擴張,出現房室瓣相對閉鎖不全性雜音,由于心輸出量減少,動脈壓下降,出現血流緩慢,全身性靜脈瘀血。從而發生呼吸困難,全身性水腫,消化不良,肝功能障礙,腎功能下降,腦供血不足等變化。嚴重時,發生嚴重的心力衰竭,而使患畜死亡。
急性心肌炎未徹底治愈,可發展成慢性心肌炎,病變的心肌細胞被增生的結締組織代替形成心肌硬化,最終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而發生心力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