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學校周邊“小飯桌”生意紅火存隱患
出現在青島市小學周邊的 “小飯桌”,在給學生、家長帶來托管、就餐方便的同時,也因長期的監管空白,讓家長對其食品、管理等安全產生擔憂,不過這一擔憂將會因為省級相關主管部門出臺監督辦法而緩解。在昨日舉行的四方區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執法檢查專題詢問會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方分局負責人在回答區人大代表提問時表示,8月底,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山東省學生小飯桌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目前,市食品藥品監管四方分局正在就學生“小飯桌”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下一步將根據省局出臺的文件,對“小飯桌”采取備案管理,同時在全區范圍內啟動 “小飯桌”專項整治,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
記者調查
“小飯桌”生意紅火存隱患 從業者雖然有健康安全意識 但很少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制度
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小學周邊的學生“小飯桌”生意紅火,雖然從業者大多存在健康安全意識,但很少有經營業戶建立食品安全保證制度,因為缺乏監管,飯菜的食用安全把關完全由經營者自律。
原料采購不記臺賬
“你放心,我們的菜全部是超市購買的。”四方區重慶路第二小學一墻之隔的海嘉社區內,不到50米的路段上,共有大小三個學生托管場所,這些場所分別以托教中心、托管班的名義為重慶路二小的學生提供托管和就餐服務。在一居民樓一層,相鄰的兩戶托管班門靠門連在一起。中午學生吃飯時間,記者走進這兩家托管班看到,每個房間內,都滿滿當當地擺滿了課桌,不少孩子正在吃午飯。兩家托管班共有孩子近50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都有。
記者以學生家長的名義對這兩家托管班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觀察和詢問。說起肉菜采購的途徑,兩家的工作人員都表示,他們也怕孩子吃出問題,所以肉菜都是從超市購買的。其中一家工作人員還將帶有超市價格標簽的購物袋一一展示,不過記者看到雖然是從超市采購的,但有的是超市“打折菜”。
“你們這里肉菜采購有沒有留進貨票證?有沒有相關進貨臺賬?”托管所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留下票證,也沒有臺賬,“托管孩子,我們也怕吃出問題,所以從大超市購貨。”
雖然兩家小托管場所的廚房相對比較整潔,但記者并沒有看到專業的消毒設施。
消防防疫也成為問題
在對學生“小飯桌”進行調查的時候,記者發現了另外的安全隱患,比如消防隱患。在海嘉社區內的托管場所中,有一家孩子吃飯、學習的地方設在房間內室,而廚房在托管房間的外面緊鄰入戶門。一旦廚房失火,將直接封住出口,而里面十多個平方米的托管房間內有十多個孩子。更危險的是,整個托管場所內沒有任何消防器具。
另外,托管場所的健康防疫也是問題,因為托管班市場紅火,經營者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每個房間都盡可能多容納托管學生,但沒有專業消毒設施,為防疫留下隱患。
想辦證找不到“主管”
“開了4年的托管班,我也沒辦下任何執照來,想找個部門來管管我,竟然找不到。”在平度路曾經開托管班的景女士告訴記者,當初就是為了照顧自己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才萌發了開辦托管班的想法,從最初托管一兩個孩子到最后托管到50多個孩子,規模越來越大,可是讓她一直不能安心經營的就是“身份”問題。“我們想安安心心地辦好托管班,可是沒有合法的身份,不是我們不想合法,而是沒人給予。”景女士苦惱地說,她從開辦之初就去找相關部門辦理執照,可是被從教育部門、工商部門、衛生部門一直推到了社區,最后她跑到衛生部門,求著人家來檢驗,可是人家都不來。她只能以培訓教育的名義到工商部門辦執照,可是申請遞上去了,名字卻被人搶注了,4年了也沒辦下執照來,去年年底她干脆不干了,將托管班轉給了別人。
“我把申請遞上去了,這都大半年了,一直也沒辦下來。”接手景女士托管班的李女士介紹說,沒有一個部門來接這個茬,可能都怕擔責任吧。李女士說,沒人管,他們只能靠自律,課后輔導老師都是有教師證的,而專門管做飯的,都辦理了健康證,最起碼得自己把關,讓家長安心地交到這里來托管。李女士說,他們也都希望能有相關制度或是法律來對這個行業進行監管,這樣他們作為經營者有了合法身份,干起來也更安心,家長們也會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