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振亞認為,建設特高壓電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根本保證,是提高電力工業整體效益和效率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推動我國能源的高效開發利用的基本途徑,是培育和發展國家電力市場的重要條件,是電力工業自主創新的重大舉措,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設特高壓電網的思路豁然明晰。 同日,國家電網公司成立特高壓電網工程領導小組。 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的思路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建設特高壓電網的發展思路進行了認真研究,并積極地予以支持。2005年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開展百萬伏級交流、±80萬伏級直流輸電技術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特高壓工程前期研究進入實質性階段。在前期研究、技術論證、設備國產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召開會議,統一部署,積極推動。 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電監會、中機聯、中電聯等部門也對特高壓輸電工程十分重視,并在研究和論證的諸多環節給予支持和指導。 經濟學家把特高壓電網視為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破解中國能源棋局的一步“活棋”;東部發達省份把特高壓電網看作確保能源安全、保證區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石;而西部省份則認為特高壓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力推進器。 正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鼎立支持下,特高壓才由設想逐步變為現實,而對于國家電網公司來說,發展特高壓電網無疑是在“搬運”能源的同時,主動背負起艱巨的社會責任。 論證:一次科學精神的引領 讓專家們驚訝不已的是,會場上,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論證資料都厚達半米。充分的研究和嚴謹的求證成了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在中國是否有必要建設特高壓電網?”“特高壓電網的經濟性如何?”“特高壓電網的安全是否可以保證?”“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商業運行的特高壓電網,依靠我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行?”…… 每一次創新都是對傳統的突破,總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關注。建設三峽工程如此,建設青藏鐵路如此,建設特高壓電網也不例外。 盡管特高壓工程具有顯著的經濟技術優勢,然而,相關的論證歷程卻并非“坦途”。 沒有民主就沒有科學。談到各種不同聲音,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一臉釋然:“任何一個重大工程的上馬都會面對不同意見,爭論越激烈越顯出工程本身的重要性。我們把每一個不同意見都當作一個課題加以研究,說起來要感謝這些持有不同見解的專家,是他們的意見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扎實。” 面對不同意見,國家電網公司初衷不改,目標堅定。經歷了陣痛和磨難,每一個建設者都深深知道,這是一場拼智慧、拼毅力的苦戰。他們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埋頭苦干,用科學的論證打基礎、攻難關。 “科學論證,示范先行,自主創新,扎實推進”的十六字方針是發展特高壓電網的基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