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8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奠基。該工程建成后,將針對±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和運行技術開展試驗研究。其十二項設備指標或試驗性能將居世界領先地位。 參加奠基儀式的國家科技部副秘書長王志學指出,該基地的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對加快我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緊隨其后,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也將于近期正式奠基。 正是這些有著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意義的成果,解決了發展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的關鍵問題,基本掌握了輸變電技術的特點和特高壓電網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特高壓輸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順利通過審查的基礎,為工程設計、主設備規范編制提供了技術依據。 一位曾參與特高壓技術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言語真摯:“我們感謝時代賦予的機遇,我們也必將創造一個新的時代。” 特高壓將引領我國電網科技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領世界電網科技的制高點。同時,特高壓也將為我國電工設備制造行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眾多企業把特高壓看作是電工設備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 2006年6月,政府部門、電網企業和設備制造廠商共聚一堂,商討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研制工作。 中機聯在會上表示,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將帶動相關制造行業的發展,全面提升國內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的水平,使國內超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更加成熟,實現我國交流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升級,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發展特高壓,設備是關鍵。邀請國外研究機構介紹設備研發情況,組織國內外廠商共同研討、努力促成中外聯合開發……國家電網公司積極地創造條件,不遺余力地推進設備國產化進程。 目前,5英寸晶閘管在±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中已被廣泛采用,其額定電流只有3000安培。如果直接應用于±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工程,其輸送功率只有480萬千瓦。為擴大輸送功率,國家電網公司自我加壓,決定在世界上首次自主開發并應用6英寸晶閘管,將額定電流增加到4000安培,使±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工程輸送功率提升到640萬千瓦。 在許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紀年看來,這項技術的研發有利于自主創新發展,不僅可以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還能夠大大增強我國在直流輸電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極強的創新意義。 位列國內輸變電二次設備制造第一方陣的許繼集團,將力爭在今年生產出一套基于6英寸晶閘管的換流閥組件樣品。 “沒有工業的創新,就沒有民族的發展,制造業要成為民族工業的基礎。我國發展特高壓電網,一定會加速電力系統裝備技術國產化的進程。”王紀年的話道出了我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的心聲。 跨越:站在發展的新起點 跨越“三省兩網”的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將成為未來特高壓電網恢宏藍圖的精彩起筆…… 我國首個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線路全長約653.8千米,包括三站兩線,起于山西省長治的1000千伏變電站,經河南省南陽開關站,止于湖北省荊門變電站,聯接華北、華中兩大電網,將于2008年建成投運。 中國電力顧問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于剛斷言:“這一工程將開啟國家電網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國家電網公司建運部主任喻新強眼中,這條試驗示范工程凝聚了太多期望: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輸電系統的關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規劃、科研、系統設計、工程設計、設備制造、施工調試和運行維護,建設安全可靠,自主創新、商業運行、世界一流的交流特高壓典范工程。 對這一工程進行論證的中國工程院專家組認為,工程建成后,通過嚴格試驗和運行考核,完全有條件轉入商業化運行,將成為我國能源輸送的一條重要通道,有利于實現華北和華中電網的水火調劑、優勢互補,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晉東南—荊門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建成投運后,計劃建設晉東南—陜北、晉東南—北京和荊門—武漢特高壓工程以及淮南—蕪湖—浙北—上海特高壓工程,“十一五”期間,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線路將達4200千米,變電容量3900萬千伏安。同時,為滿足“十二五”期間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外送需要,“十一五”期間還將相繼開工建設向家壩和溪洛渡水電站到華東和華中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 快捷、高效的電力“高速公路”將隨著特高壓電網的建設與發展,實現能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合理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