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出臺慘慘淡淡執行 法規變一紙空文引讀者熱議,而醫院禁煙、手機實名、限塑令、行人禁亂穿馬路、鞭炮限放等轟動一時的規定都遇尷尬—— 昨日,早報8版報道了《取消“六小件”要變一紙空文》的新聞后,引發了讀者的熱議。不少讀者給早報打來電話,熱議生活中遭遇的規定難執行的尷尬。記者調查發現,生活中的新規定變成或近似“一紙空文”的現象還真不少:醫院禁煙、手機實名、限塑 ■法規:自去年9月份,青島市衛生系統已經啟動了控煙工作,并制訂了一套完整的無煙醫療衛生機構實施方案,明確創建“無煙醫院”的主要內容。 【現場】禁不住邊角旮旯 昨日上午,記者在走訪市內幾家較大的醫院發現,禁止吸煙的標志隨處可見,青醫附院還打出“無煙醫院”的牌子,盡管如此,吸煙的人并不在少數,特別是衛生間、電梯、走廊等區域,更是成了煙民的“樂園”。 在東部市立醫院一樓大廳,不少煙民甚至站在禁煙標語旁邊旁若無人地吸煙。“那些標志雖然擺在那兒,可抽煙的人根本不管。”在醫院等著看病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記者走訪發現,現實是青島多家醫院的禁煙效果并不明顯。 【說法】天天查吸煙不現實 根據 《青島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定》修改稿辦法,執法人員對在禁煙場所吸煙的違規人員可以處20元以下罰款。市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醫院禁煙的管理一般都是由醫院的保安、醫護人員進行勸阻,執法部門總不能天天安排人待在醫院里查吸煙。“要真這樣別的活就不用干了。”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直言,目前吸煙的人還很多,對吸煙者還是以教育為主,想要實現無煙有點難。創建無煙醫院需要市民、執法部門等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法規: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現場】違規塑料袋隨處可見 自2008年6月1日開始執行的“限塑令”實施兩周年,然而兩年過去了,“限塑令”仍然是一紙空文。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利津路小商品批發市場暗訪,市場正門左側有一家店鋪批發塑料袋。“這樣的便宜,一捆50個只要一塊五,才3分錢一個。”攤主立刻從環保袋下面抽出一捆沒有字的袋子,攤主稱,這是防備有人來檢查,其實1角多錢一個的環保塑料袋賣得很少。 【說法】多部門管理有點亂 最初出臺“限塑令”時,各部門查得嚴,免費的超薄塑料袋確實不見了,但隨后查處就松了下來。“有一個攤位給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所有的攤位都得跟著給,不然就沒法做生意了。”攤主王先生告訴記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限塑現在以工商和質檢為主,但源頭不禁,流通就難禁。而生產不合格塑料袋的小廠大都很隱蔽,查處的難度非常大。限塑令真正要執行,既要從流通領域查起,又要從生產領域查起,市民也要主動拒絕使用違規塑料袋,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限塑”。 手機實名 ■法規:“手機實名制”9月1日起正式實施,用戶辦理手機入網必須持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 【現場】街頭小店隨意買卡 記者在移動、聯通、電信的正規營業廳探訪發現,工作人員的答復均是 “需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如實填寫相關信息。”基本實現了預付費手機卡實名制注冊。然而,遍布島城大街小巷的社會渠道代售號卡點和一些合作營業廳,則依然我行我素。 在李村步行街上的一家手機店中,記者提出購買一張短期用的手機卡,店主拿出了30元面值和50元面值的兩種卡。這兩種卡都是不記名、不掛失。記者隨后來到多家代理營業商探訪發現,在辦理這些短期卡的過程中,營業員都表示只要交錢就可以拿卡,不需要提供身份證。而一些常規資費的電話卡也不需要身份證。 【說法】代理商理由一大堆 “執行實名制,我們這些代售點需要身份證識別器材、身份證復印器材等設備,但我們根本沒有這種設備,你讓我們怎么執行實名制?再說了現在各個運營商之間都忙著搶客戶,我們也不會因為實名制得罪客戶,運營商對于這個實名制的執行都還有一個緩沖期,所以只要我們能賣出卡去,不管用戶是不是實名制。”一名代理商告訴記者,對于他們的這種行為并沒有人來處罰他們。 記者隨后了解到,雖然工信部和各大運營商都嚴格執行實名制,但是對于違規的代理商都沒有具體的懲罰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