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必須快速擴大人口規模!
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口的競爭。
在討論一個城市時,提到最多的是GDP,其次就是人口。人口大市,也是經濟強市。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有16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其中有11個GDP萬億之城——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深圳、武漢、蘇州、杭州、鄭州,一個準萬億城市——西安。
沒有人就沒有社會,更無所謂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基本的內涵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青島要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首先必須擁有相當規模的人口。
截至2019年年底,青島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還未能邁入千萬人口城市之列。與重慶3000萬+,上海、北京2000萬+相去甚遠,與成都、天津、廣州1500萬+差距也很大,即便與同為副省級城市的武漢、哈爾濱、杭州、西安等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的人口規模,難以支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青島需要快速集聚高素質人才,擴大城市人口規模。要達成這一目標,靠經年累月的繁衍生息,顯然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青島需要新的路數和打法。
01
南北失衡核心是人口失衡
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
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前,還是一個封建專制的農業國家,以國王為首的封建貴族集團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全國有人口550萬,其中410萬人住在農村。最大的城市倫敦人口也只有20萬,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過2萬。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一個多世紀后,英國城市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
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著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人口變動反作用于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正是因為“大”,讓我們有條件實現規模效應。一方面,億萬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自強不息,不斷釋放“人口紅利”,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更讓中國形成了無可替代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各個地區、各個部門相互配套、相互銜接、形成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效率優勢。
這兩者構成了規模效應的一體兩面,成為70年中國經濟騰飛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看看現在。有著“新四大發明”之稱的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之所以能夠出現在中國,正是因為中國有著規模龐大的人口和市場。
當前,我國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我國商品零售額即將超過美國,今后還有穩步增長空間,世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越來越強。這也是我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最大的底氣所在。
目前備受關注的南北差距拉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問題。我國人口主要分布,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黑河到云南騰沖一線,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43.8%,人口占94.1%,西北半壁占56.2%,而人口僅占5.9%。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進一步加劇。
2019年年底,《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文章指出,經濟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比較明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增強,杭州、南京、武漢、鄭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發展勢頭較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后。2012年至2018年,東北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從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減少137萬,多數是年輕人和科技人才。
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空間,支持生態功能區的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02
青島已邁入特大城市,但人口增速偏慢
人口是城市運行和資源承載的基本要素,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家底”。
在人口加速自主流動和全國性的搶人大戰的大背景下,涌現出一大批人口總量千萬以上的城市。這其中既有重慶、北京、上海這樣老牌人口大市,而更多的是像鄭州、西安這樣的后起之秀。
有三個指標可以衡量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第一個是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
第二個指標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兩個指標之間有一定的聯系,經濟發達地區因為就業機會多,對人口的吸引力強,往往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動力普遍外流,常住人口往往小于戶籍人口。由此延伸出的一個指標是人口凈流入,這個數值越高,說明對人口的吸引力越強。
新中國成立之初,僅有重慶一座城市人口破千萬。截至目前,躋身“千萬人口俱樂部”的城市共有16座,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深圳、武漢、南陽、臨沂、石家莊、哈爾濱、蘇州、鄭州、西安、杭州。
青島未能入列。截至2019年年底,青島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距離千萬人口僅一步之遙。
第三個重要指標是城區常住人口。城區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規模大小的關鍵指標之一,城區人口規模的大小,對城市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和自身對外輻射能力至關重要。
國家住建部發布《2018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備受關注的全國各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排名揭曉,青島城區常住人口突破500萬,正式晉級特大城市。
作為我國最早開啟工業化進程的城市之一,青島的人口規模曾經在全國名列前茅。
解放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青島延續了人口快速增長的迅猛勢頭。1982年,青島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達422.76萬人。1990年,青島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常住人口666.40萬人。8年時間,青島人口增長了243.63萬人,平均每年增長30萬人,即便是放在現在,也是不低的增長。
但近年來,青島人口規模增長速度放緩,數據顯示,從2006年—2019年15年間,青島常住人口累計增長了130.43萬人,年均增長8.7萬人。
對標國內其他城市,青島的人口增長速度偏慢。以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為例,杭州為55.4萬人,深圳41.22萬人,廣州為40.15萬人,成都為25.1萬人,重慶為22.53萬人,鄭州為21.6萬人,西安為19.98萬人。
03
必須用超常規打法
青島到底需要多大的人口規模?當然這要看青島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
如果小富即安,僅僅做一個“小而美”的城市,那現在的人口規模就不算小。
如果想謀求更大的發展,尤其是要肩負起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家和山東賦予的重任,那就必須以未來的眼光謀劃今天的發展,以未來的城市體量倒推城市人口規模。
不妨以青島對標的深圳為例做一個簡單的計算。2019年,深圳陸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343.8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人,GDP為26927億元。青島陸域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1100萬人,GDP為11741億元。
深圳相應指標分別是青島的1/6、1.4倍、2倍、2.3倍。可見,青島的資源承載力、人口承載力還有相當大的空間,青島想要做“北方的深圳”,必須迅速做大人口規模。
但如果以目前的增長速度,青島要想邁入千萬人口俱樂部,還需要僅6年,也就是說,在“十四五”期間無法實現。
不僅如此,如果還是延續目前的增長速度,青島與深圳等前排城市之間的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這顯然是青島不愿意看到的。
如何才能快速集聚高素質人才、擴大城市人口規模?人才愿意來青島,看重的是在青島的發展前景,看重的是在青島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今年以來,青島以開放發展的大勢感召人,以創新創業的生態凝聚人,縱深推進招才引智,加快建設創業城市,全市人才總量穩步提升,人才結構持續優化。1-11月,全市共引進集聚各類人才24.14萬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30萬人,同比增長10.6%。在青高校畢業生留青率達到49.34%,年底將突破50%,超出歷史最高水平2個百分點。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來,國內重點省份、城市間的“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各地面向全國、全球吸引招攬人才,競相出臺各類優惠政策和創新舉措,體制機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力度都很大。
海南圍繞自貿港建設,新發布第九批制度創新案例,其中推行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聯審聯檢一體化,辦理時間比原來至少節省20%;推行社保關系轉移“一次申請、全程代辦”,辦結時限壓縮90%以上。
深圳新發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內容包括探索完善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機制、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推進外籍人才簽證便利化等,必將極大提升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上海針對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出臺新政,賦予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權、新片區特殊人才直接申報權、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等,吸引更多的外地非滬籍人才落戶,并推動專業人才梯隊良性發展;近期,上海又出臺落戶新政,被業內普遍認為放寬尺度超乎想象。
與這些地方相比,青島的人才工作還有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上還有較大差距。要站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作為城市最大的“富礦”,改革步子再大一點,探索推出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更好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持久動力。
青島要建設創業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聚集高素質人才,更需要有龐大的城市人口數量支撐。要圍繞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促進人口持續均衡發展。特別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向外來人口敞開城市大門。
12月14日晚,青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指出,要站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牢牢把握機遇,深化創業城市建設,善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探索推出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更好地聚人、留才、用才,不斷激發和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此次會議還“一口氣”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青島市“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青島市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青島市外語人才、外事人才、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六個重磅文件。這些文件,很快就將發布實施,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下,青島發展勢頭正盛,對人和資本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如再假以“誠意滿滿”的人口、人才政策,何愁人不來。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