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劉漢鋒
背景:今年8月初,青島出臺《關于奮進新時代勇擔新使命加快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提升干部素質能力,讓“三化一型”(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成為青島干部的鮮明特質,徹底打破論資排輩,條條框框,把能人用起來,讓庸官懶官靠邊站,要大力選拔年輕干部,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真正讓能干的有舞臺,讓實干的得實惠,在全社會營造銳意進取的良好氛圍!之后,在與全國選聘的青年人才談話時,王清憲說:“‘三化一型’是新時代青島干部的特質,也是同志們今后自我塑造的方向。”青島大力度干部調整由此拉開序幕。
……
所有的事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上任伊始,市委書記王清憲就把這句話“送給了青島”,并說出了那句流傳更廣的話: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
近10個月過去,青島接連迎來多重利好,被定義為“站在中國開放發展新風口”的城市,被譽為“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宣誓地”的城市。舞臺大了,更需要駕馭舞臺的“主角”。于是,青島開啟了一波力度空前、影響深遠的用人政策、理念調整。
一批又一批年輕干部前往深圳體悟實訓,“換腦子”;
4個國家級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公開選聘;
多位75后干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
全國選撥專業化人才……
城市的競爭力必然立足于人才的競爭。搞活關鍵的人,才能讓青島真正承擔起多個國家戰略的重任,闖出一條立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這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01
“一把手”推動
10月24日,王清憲參加了兩場集體座談。
當天,從全國選聘的180名青年人才集體亮相。王清憲與他們見面會談時說:來了就是青島人,在青島放飛理想。這一談,就是兩個小時。
王清憲還與面向全市公開選聘的4個功能區的16名干部見面。他強調,推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是全市改革發展中的一件大事,試點功能區領導班子要盡快轉換角色、進入狀態,在新的崗位上磨煉自己、摔打自己,以開放創新思維做好功能區改革這篇“大文章”。
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一直是王清憲履新青島以來的重點方向之一。
年初的山東省兩會上,履新青島不久的市委書記王清憲表示:要扎實抓好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養使用年輕干部,搞好老中青三結合,激發干部隊伍活力,為把青島建設成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強保障。
隨后,青島發起“學深圳趕深圳”,王清憲親自帶隊南下學習考察,在接受深圳衛視采訪時,他表示深圳有兩個方面對他印象最深,其中一個就是關于干部。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各級政府的官員,尊重市場、利用市場的這種自覺,為企業服務的這份自覺與周到,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王清憲說。
回到青島后,市委利用一天的時間,召開了青島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考察學習交流會,交流研討、碰撞思想。會上透露,青島將大力培養和使用市場化、法治化、開放型的干部,并派千人赴深圳掛職。
此后,青島需要“什么樣的干部”的思路逐漸清晰。
8月初,出臺《關于奮進新時代勇擔新使命加快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提升干部素質能力,讓“三化一型”(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成為青島干部的鮮明特質,徹底打破論資排輩,條條框框,把能人用起來,讓庸官懶官靠邊站,要大力選拔年輕干部,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真正讓能干的有舞臺,讓實干的得實惠,在全社會營造銳意進取的良好氛圍。
在與全國選聘的青年人才談話時,王清憲說:“‘三化一型’是新時代青島干部的特質,也是同志們今后自我塑造的方向。”
此前的8月7日,青島面向全國發布“招賢令”:公開選調選聘180名高層次專業化干部人才。
最終,吸引了全國29個省份的5182人報名。報名者覆蓋國家部委和省市縣鄉四級機關,平均年齡31歲,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學歷占到41%,來自外省機關單位的占到58%,來自地市級以上機關的占到68%。
青島從來不只是青島人的青島,辦好青島的事要匯集各方之智、之才。當下的青島,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
與全國招賢相比,全市選聘功能區主要負責人的“創舉”力度一點也不小。市委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打破條條框框,在全市范圍內“相馬”“賽馬”,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更大舞臺。
截至目前,面向全市公開選聘了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4個國家級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共16名干部。
人選來源中,新選聘干部占75%,既有重要經濟職能部門的業務骨干、區市黨政班子成員,又有企業董事長,還有從中央國家機關引進的人才。
02
“75后”登臺
今年下半年,青島各區市主官進行了新一輪調整。涉及嶗山、平度、城陽、市北等區市,這波調整最大的特點便是“年輕化”。
最近的一次調整是:張永國出任市北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
張永國出生于1976年11月,安徽壽縣人,曾任膠南市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市南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青島市委副秘書長等職。
此前,同樣出生于1976年的解宏勁出任城陽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另外,出生于1975年的夏正啟已于近期出任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正局級),市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青島市十一屆政協常委。
3位75后干部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都曾被“外派”,都是實干者。
張永國是“首批青島市赴深圳體悟實訓臨時黨支部書記”。在體悟實訓回青后,張永國在總結座談會上表示:“到了深圳后,感受深圳的發展環境,我們漸漸習慣用仰視的眼光看企業、看企業家,深圳的大小企業都值得我們敬佩。這種眼光的變化,可以帶來政府角色的轉變,愿意去成就企業、幫助企業。”
解宏勁是青島第六批援藏干部之一,曾擔任日喀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2012年青島日報在題為《只報喜不報憂只為丈夫安心》的報道中,專門介紹了解宏勁和妻子孟凡榮的事跡。
夏正啟曾任青島赴安順掛職干部領隊,2017年3月帶領14名掛職干部將到安順市市、縣(區)黨委政府和市直部門任職。夏擔任安順市委常委、副市長。
市政府層面,隊伍年輕化也有相當大的進展。市政府副秘書長中,除了75后的夏正啟,還有兩位75后,分別是出生于1977年的趙發海、出生于1978年的于冬泉。
今年春節過后,省委書記劉家義在開年第一個工作日的工作動員大會上,強調“大膽使用‘李云龍式’干部”,引發眾多關注。
“要大膽使用在基層扎實歷練、在吃勁崗位和艱苦地區經受磨練、表現優秀的干部,尤其是在關鍵時刻、重大任務、突發事件、斗爭一線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的干部。讓擔當作為的干部有平臺、有空間、有盼頭、有奔頭。”他說。
青島的這場“青春風暴”,正契題中之義。
03
只是個開端
一座城市成為發展的高地,肯定是制度方面的“高地”。
青島面向全國選撥青年人才、提拔年輕干部等創新舉措,還需要進行長期化、制度化的探索。
在這方面,深圳應該是青島的學習榜樣。
第二批體悟實訓干部抵達深圳時的照片
早在2001年,深圳就出臺《中共深圳市委關于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支能夠擔當改革和建設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贏得有利地位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我市新世紀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
2010年,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后,制定了《關于貫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到2015年,爭取新提拔局級以下領導干部應主要通過競爭性選撥產生。2011年,深圳市委組織部發布相關實施辦法,對公開選撥程序與方法進行了規范。
僅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深圳組織開展了8次市管領導干部公開選撥,總共選撥76人,包括19名正局級,57名副局級。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這些舉措可以看做是深圳探索征途中涌起的朵朵浪花。樹立了鮮明的用人導向,為深圳干部生態注入了活力,也激勵鞭策著當地干部干事創業的勁頭。
深圳的發展成就,正是建立在點滴而又大膽的探索之上。
2016年,深圳發布《關于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為優化黨政人才隊伍專業結構,立足中長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培養黨政緊缺專業人才,提出實施“雙百苗圃計劃”:遴選100名左右金融、工程技術、科技類等緊缺專業人才到任務重、工作難的崗位“墩苗”;招錄100名左右金融、工程技術、科技類等專業高校畢業生到機關基層做“種苗”。
如今“苗圃計劃”仍在深入推進。
回到青島,當前正處于上升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更好優化干部隊伍,讓合適的干部登上合適的舞臺,讓合適崗位迎來合適的干部,事半功倍,激發活力,這篇大文章才剛剛寫了個開頭。
青島需要放寬眼界,不拘一格從全球、全國選用人才、干部;也需要完善選撥考核程序,讓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位;更需要青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讓任命的干部有作為、不跑偏。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蛇口大膽“吃螃蟹”,在全國范圍內造勢選聘干部,轟動全國。青島作為新時代中國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新風口,也該有這份擔當、膽量,大膽創新,走在前列。
上文提到的4個功能區選聘干部,是青島邁出的可喜一步。
這次改革,賦予功能區更大的自主權、更靈活的激勵機制,形成優秀干部爭相往功能區去的生動局面。最終目標是要把功能區打造成為青島改革發展的先行區、創新的示范區、轉型的引領區。
還是那句話,關鍵的人搞活了,城市就活了。
相關鏈接:解讀青島“三化一型”干部政策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大眾網
2019-10-30 齊魯晚報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青島日報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
2019-10-30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