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癥預防教育
1. 正確認識抽動障礙的臨床癥狀。據調查93.0%的患兒父母對抽動障礙的臨床癥狀均無認識,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現眨眼、擠鼻等臨床癥狀時,往往誤認為孩子調皮、出怪相,不時指責、謾罵甚至毆打孩子,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有些患兒在與父母就餐或看電視時,擔心父母注視自己,而心情緊張恐懼、焦慮不安,從而使抽動癥狀加重,不利于患兒的康復。為此必須讓父母認識到,患兒的癥狀表現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2. 對病因的了解:此病的病因迄今不明,既往研究認為有遺傳、器質性、軀體、心理等因素有關,本調查發現抽動障礙的患兒往往與心理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有關,部分患兒往往在感冒后癥狀加重,針對此原因,使父母了解到此病的誘發因素,使父母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避免對孩子進行指責、謾罵等方式,另外在患兒感冒時由于抽動癥狀加重,可配合服用治療感冒藥物使癥狀減輕。
3.行為治療:抽動障礙患兒所出現的癥狀往往在短時間內可自行控制,當患兒在上課注意力集中時或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癥狀可暫時消失。根據此情況,可教給父母進行正確的行為治療,當患兒出現各種抽動癥狀時,父母保持平靜的心態,給予漠視、不理睬等方式,同時可利用各種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如給其講故事、與其交談學校的情況等,使其注意力轉移,從而減輕抽動發作次數。
4. 對于抽動障礙患兒所伴發的癥狀,如學習困難、情緒焦慮、強迫行為、攻擊行為等應教父母對患兒進行正面教育,關心體貼他們,并積極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
5.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患兒服用小劑量氟哌啶醇治療,往往易出現錐外系反應,使家長感到恐懼不安而終止藥物治療,為此要給患兒的父母講解藥物常見的副反應,出現副反應后如何處理等知識。一般在患兒服藥一周后癥狀明顯減少或消失,有些父母怕服藥后影響孩子的學習,而自行停藥,使癥狀出現,應教育父母對藥物治療的正確認識,堅持服藥,定期復查,提高服藥依從性。
- 抽動癥常識
- 慢性抽動障礙和暫時性抽動障礙的
- 不可忽視小兒抽動癥的危害
- 抽動癥與多動癥的區別
- 什么是抽動障礙
- 抽動癥癥狀
- 兒童抽動癥癥狀表現之較明顯特征
- 兒童多動癥的核心問題是注意障礙
- 抽動癥的主要臨床表現
- 習慣性抽動是怎么回事
- 抽動癥治療
- 治療多動癥的方法簡介
- 抽動癥的食物療法
- 治療抽動癥的偏方
- 抽動癥醫辨證論治
- 抽動癥病因
- 抽動癥的病因有幾種
- 兒童抽動癥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 兒童抽動癥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
- 介紹抽動癥的病因
- 抽動癥預防
- 抽動癥預防教育
- 抽動癥心理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
- 小兒抽動癥宜多參加體育運動
- 兒童抽動癥的一般表現及矯治措施
- 抽動癥危害
- 專家解說抽動癥對孩子的危害表象
- 兒童多動癥與抽動癥的危害
- 癲癇抽動癥的危害
- 抽動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