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機構眾多的青島市嶗山區核心區為起點,沿著青島東部濱海大道前行,一直到位于即墨市的新興科研基地藍色硅谷,一條科技孵化帶正在形成。這條孵化帶在孵化出眾多科技型企業,并承接其進一步落戶發展的同時,其“溢出”效應逐漸顯現。
????科技孵化怎樣形成“溢出”效應?記者實地進行了探訪。
????“我們是2000年第一批入駐嶗山生物谷孵化器的?!鼻鄭u博益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學理告訴記者,他們主要研發殼聚糖及衍生物的應用研究,2006年成果開始轉化,他們研發的止血材料、組織工程材料等產品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潘學理坦言現在的成功源于孵化器的服務和支持,也源于嶗山區眾多科研院校所形成的研發環境,他說:“研發需要多學科交叉借鑒,我們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校都有合作,組成了若干專家團隊,這是我們成功的基石。”
????對初創企業來說,孵化器的服務功能是極為重要的。青島地恩地財富大廈是一個以五金機電類企業為主體的孵化器,他們不單有國內頂級的電氣實驗室,有價值4700多萬元的公共實驗設備,還獲得授權可以提供相關國際認證實驗?!俺酥馕覀冞€提供知識產權、技術、中介和銷售策劃等4項服務以及培訓、物流等8項支持?!痹摲趸髫撠熑藦埍嬖V記者。
????嶗山區目前共有14個孵化器,面積達35萬平方米,孵化的企業已近千家。能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取得這樣的成就,得益于嶗山區近50家科研院校、數萬名各類科技人才形成的科技創新氛圍。
????“我們所2009年正式成立,共有600多人,其中博士占52.4%,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400多項。”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科技開發辦公室主管周曉峰說,他們成立之初就特別重視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專門組建了成果轉化平臺公司,每年都會孵化一大批高新技術項目。
????孵化器的專業服務加上嶗山區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促進了初創企業的孵化成功率,使眾多的初創企業走出孵化器,進一步發展壯大。
????隨著孵化帶“溢出”效應的擴大,嶗山區計劃未來3年至5年,將新建百萬平方米的孵化器,打造一批針對特色產業的高端專業孵化載體,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孵化鏈,變“企業孵化”為“產業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