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東鎮新修財神殿碑記”,昨天,在臺東郵電局附近一建筑工地上,一臺挖掘機施工時挖出了一塊石碑,該石碑造型古樸,刻滿了繁體漢字。目前,經島城書畫收藏專家初步鑒定,該石碑刻于1921年,是當年修財神殿時為捐款人立的“功德碑”,而石碑所在地就是原蘿卜會的發源地。文物專家表示,石碑的出土對研究青島和臺東的歷史有重要的意義。
現場>>
工地挖出辛酉年石碑
“在臺東郵電局附近的工地里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繁體字,看上去年代久遠。”昨天上午,市民蘇先生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報料。記者聞訊趕到現場,這塊石碑已經被工人從土里挖了出來,運到了空地上側立著,用木板支住。據現場的工人介紹,石碑是清晨挖掘出來的。當時工地正在施工,突然挖掘機碰到了一個硬物,司機下來一看,發現了這塊大石頭,上面覆蓋著泥土。司機將石頭整塊拖到工地的空地上,清理了一下,才發現是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文字。工人覺得可能是文物,就給報社打來了電話。
據記者現場目測,該石碑為青石材質,長2米多,寬接近1米,厚約30厘米,三面刻字,但大量碑文被泥土覆蓋,無法將石碑上所寫的內容看全。在石碑的正面,記者看到碑文最上面的一行大字為:臺東鎮新修財神殿碑記。正文第一行寫的是:昔光緒季年,道士賢創修老君殿與臺東鎮東偏,名曰盛清宮,附觀音像而后財神像。第一行之后的石碑文字模糊不清,記者只找到了刻碑時間為辛酉年八月份,碑文由萊陽人王垿撰寫,刻碑的人同樣也是一名萊陽的王姓人士,在碑文的背面,記載著維修財神殿的“捐款人”。石碑側面也刻著幾個大字,由于歲月的侵蝕,記者僅能斷斷續續認出部分文字:臺東鎮經理人……
揭秘>>
捐建財神殿的功德碑
為了落實石碑上的內容,記者聯系了島城古玩書畫收藏家前來鑒定。島城古玩書畫收藏家李政鋼趕到現場后,對碑文進行了解讀。李政鋼告訴記者,臺東鎮是1900年形成德占青島華人住宅區“市鎮”,這塊石碑為辛酉年雕刻,可推算出石碑是在1921年被立起來的,距今已有92年的歷史。這里有一座老君殿,年久失修,臺東鎮的大戶人家募集資金,在原老君殿的基礎上重修,建起了一座財神殿,臺東鎮的經理人為捐款市民立起這塊“功德碑”,還找來了清朝進士王垿為石碑撰文。
“這塊建筑工地附近原來有一條清溪河,河水十分清澈,村民要吃東西,就用清溪河的河水洗洗就行。”李政鋼告訴記者,清溪河周邊就是原先蘿卜會的發源地。“當時臺東鎮的商人為了選擇商業中心,開始四處雇人觀察人流量,發現清溪河邊的人流量最大,于是就在這里建立起商圈來。”李政鋼說,后來在清溪河畔還發展起了“蘿卜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