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大沽河最重要的節點之一,總庫容4.02億立方的膠東第一大水庫——萊西湖,早在6年前就拉開了保護性開發的序幕,按照生態建設、水源保護、經濟效益的“治水”思路,為大沽河開發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萊西湖“樣板”
青島新聞網7月19日訊 夏日的萊西湖,陽光明媚,垂柳輕撫。
走上蓄水大壩,駐足遠眺,煙波
昔日這座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湖泊,如今已成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集生態保護、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觀光園區。萊西湖生態休閑區被授予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山東省十佳水利風景區。
萊西湖的三個“歷史機遇”
大沽河是膠東沿海諸多水系之一,流域面積4631平方公里。解放前,每到汛期河水從上游奔流而下,象一條兇猛的野獸,給沿河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是一條危害極大的山丘平原河流。
50年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時期,新中國開始了一場向大自然宣戰、治理江河洪水、興修水利的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1958年7月,由山東省勘測設計院、萊陽地區水利建設指揮部聯合完成了圖紙設計,10月底由萊陽縣產芝水庫工程指揮部直接指揮,產芝水庫正式破土動工。完全靠肩挑手推,至1959年9月,歷時10個月,累計投工391.97萬個,投資萬元,腰斬大沽河,筑起了一條長2400米、高20米、寬7米的宏偉大堤,建成了膠東最大的水庫——產芝水庫,最大流域面積879平方公里,水面面積56平方公里,庫容量4.02億立方米。鎖住了這條肆意泛濫、危害人民的蛟龍,并使下游386個村莊的28萬畝糧田得到了有效灌溉,對青島、萊西兩市區的工業、生活供水也提供了保證。
2003年,萊西的決策者提出規劃規劃,以生態保護為目的,規劃了200平方公里的區域,成立了萊西湖生態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奏響了開發萊西湖的樂章。聘請深圳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對萊西湖做了總體規劃,并邀請專家做了多次規劃設計論證,通過了專家評審。初步布局規劃為濱水生態區、綜合服務區、休閑娛樂區、生態觀光游覽區、田園風光體驗區、湖上風光體驗區、別墅生態度假區七大功能區。
如今,青島市吹響了大沽河治理的號角,給萊西湖的開發帶來了第三次歷史機遇。萊西湖按照總體規劃,進行了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