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棗莊,總會想到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濃墨一筆:煤礦,已成為幾十年前那個鋼鐵年代的雋永符號;地鐵道游擊隊,也早已融進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不朽精神。
????如今,“微山湖上靜悄悄”的戰斗歌聲已漸遠去,這座城市也不可避免的走到了資源枯竭的十字路口。發展的陣痛,摸索的悵惘,讓這個城市在21世紀初期陷入了窘境。但可能是這個城市從來就不缺少變革奮進的“鐵道游擊隊”精神,從“十一五”到“十二五”,
????“棗莊的出路就是走資源枯竭性城市轉型的路子,這就是棗莊的唯一出路,也是棗莊最大的科學發展觀!”棗莊市委書記陳偉的話,表達了一個城市告別“靠山吃山”發展模式的決心,也是棗莊“轉調”之戰的沖鋒號。
????其實,從棗莊2007年以來的發展看,這座城市煤礦資源的枯竭,反倒催發出了智力、文化等資源的匯集,倒逼了工業產業升級。面對資源枯竭,棗莊就像面對一條河,斷流了,他們就往上游走,就向高處走。遍布荊棘的路途可能帶來陣痛,但“唯有源頭活水來”的甘甜暢快也會在終點被品嘗到。五年時間,棗莊人成功找到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之路,讓棗莊拉長了煤炭產業鏈條,讓棗莊臺兒莊古城輝煌涅槃,讓棗莊人坐上了BRT、動車組,迎來了高鐵時代,更讓棗莊人收獲了無盡的信心。
????我們看到,棗莊的轉型,首先是工業轉型。棗莊提出了“一箱油”理論:按過去的發展思路,不管用幾箱油,只要跑得快就行;現在只有一箱油,逼得你既要跑快又要省油。“一箱油”理論,也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對于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的棗莊,要想最大化發揮傳統優勢,就必須在煤炭產業上減排放、節能源、增效益。從價值鏈上看,煤炭產業的鏈條越長,附加值就越高,經濟效益就越高。比如,把煤炭轉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轉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轉化成二醋酸纖維素可增值近80倍!一段時間來,棗莊對境內煤炭資源實施控制性開采,發展煤炭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煤化工產業已經取代煤炭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可謂讓煤礦變成了“金礦”。
????棗莊的轉型,還體現在變“賣資源”為“賣文化”上。今年春節期間,棗莊接待游客157.85萬人次,這其中絕大多數游客是奔著重建的臺兒莊古城去的。
????在城市轉型過程中,棗莊市委、市政府清醒意識到:全市有下崗職工14萬人,隨著一些礦井的關閉、相關企業的萎縮,十多年后全市將有20萬人需要轉崗。煤炭深加工項目固然可以解決城市轉型“錢從哪里來”的難題,卻無法破解轉型后“人往哪里去”的難題。因為一個投資100億元的煤炭深加工項目,只能解決1000人的就業。在這種背景下,重建千年古城臺兒莊,撬動旅游和文化產業,成為棗莊市為解決就業和富民問題而邁出的第一步。為了真實再現當年的古城面貌,棗莊收集了130多本史料和1279本明清小說研究歷史,拜會100多位國家頂級文史專家和古建專家,歷時一年繪制了6000余張設計草圖。2平方公里的區域,單是論證、規劃就耗時3年多。終于,經過4年的雕琢,一座美輪美奐的古城輝煌涅槃。目前,古城評估價值已超過150億元。過去,臺兒莊商業用地平均地價每畝不到30萬元,如今每畝可達600多萬元。這種運作方式,不僅解決了資金投入問題,企業也獲得了高額回報。除了臺兒莊古城,棗莊市還重點開發微山湖濕地公園,布局山亭區山水生態游、山鄉民俗游,薛城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紅色游,努力變“賣資源”為“賣文化”。
????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因煤礦枯竭而經歷陣痛。如今,在科學發展的新時代,棗莊“破繭成蝶”,找到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之路。我們希望這座歷史悠久的江北古城,用一百多年的工業發展故事,向諸多仍在摸索中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提供借鑒。
????王云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