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發改委副主任牟廣文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煙臺科學發展所取得的成績。(馬鑫 攝)
大眾網煙臺5月16日訊(記者 王磊)16日晚,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抵達煙臺,在煙臺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發改委副主任牟廣文表示,煙臺將以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先導,強化港口、機場和鐵路等基礎設施保障,在藍區建設上,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具有國際
打造十大海洋產業基地 助力“藍色煙臺”騰飛
牟廣文介紹說,在藍色產業布局上,煙臺將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海洋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海洋新能源基地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強化重大項目和園區建設,扎實培育一批新的增長點。目前,以中集來福士、蓬萊巨濤、杰瑞股份等為龍頭的海洋裝備制造業,以東方海洋、貝爾特、東誠生化等為骨干的海洋生物產業;以黃海水產、明波水產、百佳水產等為重點的海洋育種育苗業;以京魯漁業、中魯漁業等為代表的遠洋漁業等快速發展。
同時,煙臺推進特色園區加快向高端轉型、向藍色轉向。重點培育壯大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蓬萊海洋裝備制造業園、萊山核電裝備產業園等10個具有較強競爭和集聚優勢的特色園區。其中,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被列為國家創新藥物孵化(煙臺)基地,目前已有20多家醫藥企業、研發機構、院所首批入園,規模集群效應逐漸顯現。
創新體制機制 首家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將落戶煙臺
牟廣文還說,藍區政策先行先試,目前,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已形成建設方案,將打造“立足山東、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開放型、綜合性的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彌補國內海洋產權交易領域空白。同時,國家級海洋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確定了九大轉化重點,堅持省部共建和特色園區支撐,正編制實施方案,將搭建全國性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
同時,煙臺圍繞建立國家環黃、渤海海洋災害預測與防災減災中心,編制完成初步籌建方案,長島海洋氣象觀測基地加快建設。煙臺海岸海島海域綜合整治與修復36個項目納入了國家、省“十二五”規劃。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用海管理與用地管理銜接等試點也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