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災民拉開安置房的單元門,兩塊鐵皮里面夾著的是紙板。
曾被廣泛質疑的竹篾窨井蓋、“紙殼”單元門,出現在江西省最大的地震災民安置小區——瑞昌市(縣級)瑞民家園內。
早在5年前,災民入住時就有人發現,安置房的墻壁和地面上布滿裂縫,墻壁滲水嚴重。這些投訴,開始只是零星地出現,直到最近,匯集到瑞民家園業主委員會之時,已經達到392戶。
作為瑞昌市兩個災民安置小區之一,瑞民家園曾被寄予厚望。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區發生5.7級地震,瑞昌市因位于震中附近,死亡7人,受傷300多人,倒房1000間,損房10萬余間。2006年,瑞昌市政府提出“決戰50天,確保全市災民重建戶按時入住新居”。在緊迫要求之下,瑞民家園本應10個月的工期被縮短至6個月,開發商和建筑商需趕在地震一周年來臨之際,交出答卷。
房屋建成后,質量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當地政府承認,因建設工期短,房屋“或多或少”存在質量問題,但對于房屋的結構安全。當地一名官員直言,這在當時是政治任務,工期被縮短,對質量肯定有影響。
墻壁上的裂縫
瑞民家園位于江西省瑞昌市湓城東路上,這座新崛起的小區,5年前的稱呼是“湓城東路災民安置區”,共有安置房49套,是江西省最大的災民安置區,安置災民1554戶。
2005年11月26日那場地震到來時,這些災民的住房瞬間被摧毀,成了當地政府文件中的“一類房”住戶(即住房損壞嚴重,不能修繕,只能搬遷安置)。瑞民家園成了他們的新家。
地震中,柯昌敬在瑞昌市肇陳鎮鄉下的房子毀了,1年后被安置在這個嶄新的小區,領到了新房鑰匙。2007年,柯昌敬裝修房屋時發現,臥室的地面上有一道裂縫,從門口一直延伸到窗臺上,橫跨整個臥室。
柯昌敬形容,當時裂縫最寬處有半厘米左右“從樓下的雜貨間拿手電筒往上照,能看到亮光。”柯昌敬在建筑工地干活,他認為房屋質量有問題,隨即叫來開發商,重新鋪了3到4厘米的鋼筋和水泥。但1年后,這道裂縫又鬼魅般在瓷磚上出現了。
新出現的裂縫并不明顯,卻讓柯昌敬心憂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