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昨日獲悉,青島市地震局、市發改委近日公布《青島市“十二五”防震減災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建立更全面的測震臺網和地震前兆臺網,逐步消除地震監測的“盲區”,市區地震監測能力將從1.5級提至1級,適時推進海島、海底地震監測臺建設,地震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都將大大加強。 提高地震監測能力 “現在市內四區監測能力達到1.5級,行政區域監測能力達到2.0級。 ‘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實現市區地震監測能力達到1.0級、行政區域地震監測能力達到1.5級,15分鐘內完成地震烈度速報。”市地震局監測處處長王明明介紹說,2.0級以上的地震人體才能感覺出來,3.0級以下的地震對人幾乎沒有影響,監測微小地震的價值主要在于對地震趨勢的把握和判定上。 為了提高地震實時監測和地震前兆信息的捕捉能力,我市將逐步消除地震監測弱區和盲區,優化全市臺站布局,建設測震臺網二期和前兆臺網二期工程,適時推進海島、海底地震監測臺建設,并建設高新區、萊西、膠南等測震臺,完成測震臺網升級改造。促進海灣大橋、海底隧道、青島大煉油、大型水庫等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易引發次生災害工程的強震動觀測臺試點的建設。 我市有132個觀測點 “對于地震前地球發生的一些變化,動物比人更容易先感覺到,并出現一些異常。”王明明介紹說,目前我市有132個地震宏觀前兆觀測點,通過對鳥類、魚類、穴居哺乳類等動物及水位變化進行監測,來預測可能發生的地震。今后,我市將繼續增設地震宏觀前兆觀測點,動物園的鳥、猴子、魚塘里的魚、養殖場里的雞鴨鵝、奶牛都是24小時“上崗”的“地震觀測員”。如果在某個特定區域內發生大規模的動物異常反應,將可作為預測地震的參考依據。(記者 于小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