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延伸 未來4年將建3處海洋牧場 上面有海藻,底下有礁體,海參、鮑魚、小黃魚、黑頭魚都在其中養殖,這種人工魚礁就好比在海底給魚造房子,這種先進的養殖模式就是 “海洋牧場”。根據規劃,2013年到2015年,我市將建設3處公益型海洋牧場。今年我市將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投放礁體15萬空方,加快推進王哥莊海域、石嶺子礁海域、五丁礁海域等增殖型魚礁區建設,擴大礁區大型藻類種植規模,同時啟動建設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 “鮑魚在海平面以下5米以內活動,海參則在海平面以下15-20米,海藻則是每年從別的海域搬來的。 ”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鮑魚和海參的食物以海帶、裙帶菜、龍須菜以及各種藻類為主,每年海藻發芽時,潛水員都會將海藻連同附著的石頭一起搬到海洋牧場。但這種純天然的養殖方式也有弊端,螃蟹、海星都是鮑魚和海參苗的天敵,潛水員只好定期到海底取走威脅海參鮑魚生存的生物。 相關數據 高附加值養殖海鮮已占60%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去年我市水產養殖總產量為80萬噸,出口水產品50萬噸,創匯18.5億美元,占全國的1/10、全省的40%。其中貝殼類為60萬噸,螃蟹和蝦養殖產量為2萬噸,海水魚養殖產量為5000-6000噸,淡水養殖產量為4萬噸,海參為1.2萬噸,鮑魚為5000-6000噸。盡管貝類產量大,但我市海參、鮑魚、三文魚等高附加值水產品卻占了很大的比重,去年我市的水產品產值為127億元,其中海參就有60億元,鮑魚也有1億元,高附加值水產品產值超過總產值的60%。今年將重點培育6處1萬立方米水體以上的水產良種繁育基地,重點推廣“黃海一號”中國對蝦、優良種質刺參、皺紋盤鮑、斑點鱒鮭等十大水產良種。全市水產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