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建軍“嫌”學生的作業寫字太多,他給的批語是:“太多!太辛苦!” 只有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生氣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開花結果的條件。 ——贊科夫 破解篇: 老師看法:作業太多家長可掛“免寫牌” 2011年11月7日,青島新聞網記者采訪了青島24中副校長、任課老師林偉,聽聽一線老師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林偉認 除此之外,目前的初中教育仍然以大班教育、劃片上學為主,學生個體差異較大。要實現個性化的教學,非常需要家長們的配合,遇到作業過多的情況,家長可以和老師及時溝通,申請減免。 對孩子來說,家長才是第一老師。所以,把孩子所有教育全部寄托于老師和學校身上的做法本身就有偏差。林偉表示,學校、老師都很歡迎家長們的及時溝通。 政協委員徐建軍在采訪中向教育部門建議:小升初學生壓力驟增,應該有個緩沖期。他告訴記者,踏入初中校門后學習壓力陡增,這對多數孩子來說極不適應,抱怨、甚至逆反都不可避免。 他建議,在小學六年級或者初一上半年,有必要給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慢慢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循序漸進。如果都像現在這樣,一下子“從天堂掉進地獄”,十二、三歲的孩子,肯定承受不起。 對初一學生的教育,必須更加人性化。而目前,一些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對孩子的心理未加引導,就鋪天蓋地布置作業,靠“量”來取得“質”的提升。毫無疑問,這種方式是效率最低的。學生身心俱疲,成績未必有起色。 徐建軍認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不寫作業是不現實的,但布置作業一定要“講究”。布置作業最能體現出一個學校、一個老師的水平,好的老師布置作業都有一個特點:不在多,而在精。 徐建軍表示,作為政協委員,他一直關注教育問題,每年兩會都有相應提案提出。他希望通過深入地調查分析,繼續提出加強素質教育的專題建議。 下一頁:自救篇:幫助孩子高效學習 家長有妙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