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惠民工程如春雨潤花,次第綻放在齊魯大地。青島推出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數字電視、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公益文化陣地、政務網“五連線”模式,形成了文化資源共享、互動開放的良好態勢。青島的“五連線”模式,也在全國得到推廣。 縣縣有館(文化)、鎮鎮有站(文化),村村有院(文化大院)——這說的是煙臺。過去的5年,煙臺市文化建設總投入達到19億元,這是煙臺 “和很多地方將文化設施拆移到新區不同,煙臺市在城市的黃金地段蓋了文化中心,這樣百姓享受各種文化服務比較方便。從眼前看好像虧了很大,但從長遠看,對城市發展很有益處。”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海濤介紹說,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煙臺文化中心占地面積7.6公頃,總投入近10億元,集博物館、群眾藝術館、大劇院、京劇院、青少年宮和圖書城于一體。處在市中心黃金地段的這些服務設施正在成為城市最美麗的風景。 大劇院建起來了,高雅節目引進來了,可普通市民承擔得起高票價嗎?煙臺市向市民推出了特殊的“經濟適用票”——市財政每年撥款1500萬元對劇院進行票價補貼,票價平均降幅超過50%。這一措施,使煙臺大劇院的散票出票率高達68%。“過去煙臺有好多樂迷是坐飛機到北京去聽音樂會的,現在有些北京的樂迷飛到煙臺來了。” “文化權益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之一,文化惠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要切實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大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如是說。 由于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山東省1369個鄉鎮已建成綜合文化站1291個,8萬多個建制村建成農家書屋34萬多家,提前兩年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目標。 提高生活質量,文化是顯著標志;衡量幸福指數,文化是重要尺度。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正力求讓惠民陽光照進每一個窗口,將文化因素傳遞至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