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夜,游人還可以觀看到以泰山天然山川為背景、以泰山歷史文化為核心的視聽盛宴,每年3月至10月,《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每天奉獻一場,為山東省打造“好客山東”旅游品牌開辟了新產品。 泰安在今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其文化產業以56%的速度增長,有媒體甚至稱其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泰安樣本。泰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連功說,在泰安,凡是文化產業的項 近年來,山東省先后出臺文化產業發展鼓勵政策和文件20多個,各級普遍設立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總額已經超過3億元。2010年起山東省財政列支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就達到7000萬元。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外來資本投資興建文化產業項目,逐漸形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多元投入機制。 陽光照進每扇窗,齊魯文脈更充盈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改革的目的說到底是為人民謀幸福 因為一位智慧的老人梁漱溟,鄒平縣一直很出名。 1931年3月,梁漱溟在鄒平縣成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知識分子幾百人一起來到鄒平開始了鄉村建設,“與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文化惠及百姓,在鄒平是有傳統的。 如今的鄒平,足以讓梁先生欣慰——縣里有了自己的文化中心,投資1.6億元,地下1層,地上3層,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室內劇場和范公廣場應有盡有;還建成了全國首家縣級3D數字影院,2009年加入中影集團院線后,可以與北京同步看到最新的電影。 在鄒平縣,許多村子里的文化中心也頗有規模。在韓店鎮東白村,記者看到,一幢小白樓矗立在村口,這就是東白村文化中心,是2009年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樓里既有農村書屋,又有電子閱覽室、書法室和健身房。暑假里孩子們可以來上上網、看看書,農閑時老鄉可以在這里打打牌、下下棋。鄒平縣廣播電影電視中心主任高寶說,“文化中心正在成為一個大社區,現在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分散,需要一個類似社區的文化中心來進行文化傳播?!?/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