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灣大橋通車典禮
橋隧通車:造福城鄉百姓
青島、黃島、紅島呈三角形分布在膠州灣沿岸。一灣湛藍的海水,讓人們近在咫尺卻又望海興嘆。
讓“青黃”相接,讓“青紅黃”相連,讓天塹變通途,成為縈繞在青島人心中多年的夢想。
如今,北橋南隧攜手通車,三島進入同城時代,夢想照進了現實。
一橋一隧將青島市主城區與各區市之間,特別是與膠南、黃島、膠州、紅島、高新區、董家口港區
之間的通行距離縮短近30公里,大大改善了城鄉群眾的出行條件,有利于推動城鄉交流和城鄉統籌發展。
橋隧通車標志著青島三縱四橫的立體交通格局基本成型,東西有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并連接市區三條快速路;南北有重慶路、黑龍江路、環灣大道和青銀高速,還有規劃建設中的重慶路快速路以及全面開工建設的地鐵3號線和青島客運北站,這些干道構成了青島的大交通網,將推動青島城市功能的完善,助推大青島經濟社會騰飛。
“一橋、一隧、一路”的新交通格局,使青島與省內的重點城市形成“三小時經濟圈”,與藍色經濟區和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可以更好地發揮青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省內資源供享、優勢互補,助推藍色經濟區建設和半島城市群合作交流。
橋隧通車的深層次意義在于,橋隧將G20、G22、G15等交通大動脈貫通,為青島和山東“北上南下西進”開拓更大的發展新空間,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以交通為骨架的城市物質基礎支持。在中國已經進入“多極多圈多帶多區”相互交融發展態勢下,青島將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乃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更方便、更快捷、更節約“時間成本”地“北上”聯緊東北亞、京津冀及整個環渤海經濟圈區域;“南下”淮海強化魯蘇合作;“西進”連接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開辟通連中國中西部和中亞、歐洲新的更遼闊的發展新空間,為以港興市,承攬巨大貨源,形成巨大商流與物流提供了不可復制的機遇。 (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 卜丹 竇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