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白樓為閑置別墅,與其他自建別墅相比,閑置豪宅的樓頂光禿禿的
番禺鬧市中,20棟別墅閑置20年
■欲購房而不得的街坊好奇追問:誰家如此財大氣粗?為何不盤活善用?
■記者多方追索,卻始終無法找到神秘業主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林世寧
在番禺區市橋德勝路東側,喧囂的鬧市中心有一處靜謐的別墅區,分布著195棟風格各異的別墅,其中20棟建成后竟一直無人居住,20年過去,其外觀早已破舊不堪。
一房難求之地緣何有這么多閑置別墅,而且一空就是20年?不但如瘡疾般影響小區美觀,讓不少街坊大嘆可惜,更引得不少購房客垂涎欲滴卻無從購買。記者一番調查發現,這些別墅的門牌地址房管局無登記,居委會主任也稱不知業主是誰,就連“傳說中”的業主番禺區供電局也否認別墅是名下物業。到底是誰家的?“這幕后業主可真是財大氣粗。”街坊們說。
寂寞的別墅
城中心的閑置別墅
引購房人朝思暮想
閑置別墅所在的小區名為沙園新村,總面積約130多畝,其中共建有別墅195棟。與多數集中開發的別墅小區不同,這里的別墅風格各異。陳先生是該小區首批入住業主之一,他告訴記者,沙園新村是上世紀90年代初,番禺政府首批批準開發的別墅用地,地理位置很好,處在市橋鎮中心區域。當時若想在此獲得一塊別墅地皮,需要番禺縣領導簽字同意,或花大價錢購買才行。獲得地皮后,各家業主自行設計建設別墅。
可就在這別墅小區中,有20棟“異類”,他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外觀是統一的白色瓷磚,別致的紅瓦雨檐,斜邊露臺,裝著同樣的防盜門和鋁合金窗。所有別墅的鐵柵欄院門都已銹蝕不堪,有的則已被盜遺失,院門都被用彩條布圍蔽,隔著圍墻可以看到院子里雜草叢生,有的則被附近街坊開辟成菜地。
這20棟別墅分布在小區的不同區域,西區北區較為分散,地段最好的中區則集中了9棟。雖然外觀破舊,這些別墅卻并非爛尾樓,其基建部分都已完工,也有水電配套,裝修后即可入住。
這些別墅令不少人垂涎欲滴。據小區保安羅先生介紹,經常有人來小區詢問購買二手別墅,這20棟閑置別墅最常被問起。而另一位保安則告訴記者,“住在小區內的一位大老板已準備用至少三千萬一口吞下這二十棟別墅,只要現任業主肯賣”。
神秘的業主
多方尋找別墅業主
怎料疑團越扯越多
這些別墅的主人是誰,為何一空就是20年?在小區街坊間流傳著一個說法,“別墅是番禺區供電局的,當時番禺供電局蓋別墅是想分配給局里的領導,但由于內部分配問題一直未解決,所以就空置到現在”。街坊陳先生認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如果是商業地產開發商開發的樓盤,肯定早已經出手了,誰會讓這么多資產閑置著”?
記者在小區內詢問了多位街坊,他們皆表示“印象中別墅就是番禺區供電局的”,沙園社區居委會主任蘇小姐也未否認有此說法,但蘇小姐稱她接手居委會工作后一直聯系不到別墅的真正業主,“如果能找到業主,那些給閑置別墅‘遮羞’的彩條布也不用居委埋單啦”。
那別墅的產權信息國土房管局是否有登記呢?當記者嘗試根據閑置別墅的門牌號,到番禺區國土房管局查詢時,結果卻是查無此房,工作人員稱有可能是房產證上的地址與門牌地址不同。
據小區業主陳先生介紹,當初拿地蓋別墅辦理產權手續都是通過番禺房地產聯合開發有限公司辦理的。23日下午記者向該房地產開發公司了解情況,公司綜合辦公室的盧先生告訴記者,多年前公司只是代為辦理手續,而非開發銷售,所以掌握的業主資料有限,“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地皮的審批手續估計在80年代就已辦理。這么多年過去了經辦的老同事多已退休,相關檔案搬遷多次已很難查詢到了,何況查到一手業主也無法證明他就是現在的業主”。
多方查詢皆無法查明別墅的真實業主,記者直接找到了番禺區供電局。供電局黨群工作部的何小姐答復記者稱,“這些別墅不是供電局名下的物業,我本人也不了解別墅的情況”。
這價值數千萬的20棟別墅究竟是何人的物業?如此閑置下去既是巨大的浪費,又存在著安全隱患。如能將其盤活,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居住,豈不好?“不知這位神秘的業主到底是怎么想的。”街坊們很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