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1月20日上午,廣東省紫金縣有關部門和紫城鎮政府一百多名工作人員,包括十多名手持盾牌的防暴隊員涌入烏石村,強行對村民的土地進行丈量。烏石村民開始灰心,“我們的保命田再也保不住了!”據悉,當地政府將在該地段建設高檔經濟社用房。 南方農村報12月19日報道 11月20日上午,廣東省紫金縣有關部門和紫城鎮政府一百多名工作人員,包括十多名手持盾牌的防暴隊員涌入烏石村,強行對村 12月1日,烏石村民從該縣公證處收到了一份公證書,上面列好了每位被征地村民的征地面積和補償金額,并且規定提款的最后期限是2011年12月1日,“逾期不領,上繳國庫”。 至此,烏石村民開始灰心,“我們的保命田再也保不住了!” 全縣第一高產水田遭填 不交地參軍政審不讓過 這是一片曾給烏石人帶來生命與榮耀的土地。 千百年來,在秋香江的不斷沖積下,烏石村形成了一塊300余畝的壩子,當地人稱為“大壩段”。 1958年之前的大壩段坑坑洼洼,水稻畝產不過兩三百斤。1958年,在當時的附城人民公社副書記兼烏石片區書記謝遠昌的號召下,烏石片區的男女老少,只要年滿16歲,全部挽起袖子卷起褲腿,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整治大壩段的工作中。 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這塊高低不平的土壩終于被烏石群眾馴服,變得平平整整,水田的畝產更是從兩三百斤逐步增長到上千斤。 烏石群眾的巨大成功在當時的紫金縣引起了轟動,其他公社紛紛組織代表前來參觀這塊畝產號稱“全縣第一”的土地,謝遠昌也因為政績突出當選為汕頭地區人大代表(當時紫金縣屬汕頭地區)。“人家吃紅薯,我們烏石人吃大米,后來餓死人的時候,我們烏石的米還要拿去支援別的地區”,在年屆80的謝遠昌看來,那時可“風光得很”。 1989年,時任烏石鄉黨委書記的溫國蕃在大壩段水田旁立了一塊“高產農田保護牌”,這塊鐵牌成為所有烏石人心中的驕傲。 轉眼到了2006年。 當年2月8日,烏石村民參加了一個征地工作會議,得知征地區域是大壩段的230畝高產地。 會上,烏石鎮領導和村委會干部強調:這塊地要交給紫金縣“解決住房困難辦公室”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老百姓同意也得征,不同意也得征。會議剛結束,征地公告便貼到了村民住房的墻上,征地補償標準為:每平方米60元,每畝39960元,一次性付清,此外沒有其他補償。不過,鎮政府并未出示征地的相關文件。 烏石村共有2300多村民,1200多人在大壩段分有水田,其中有600人的口糧完全依賴大壩段。面對失地的危險,加上鎮政府又遲遲拿不出征地批文,村民自然堅決反對征地。 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后,有村民發現,一些在公職部門工作的親戚開始到村民家中頻繁造訪,進行游說;有的村干部則直接對某些村民宣稱,要是不交出土地,就讓他們在城里工作的兒女下崗、兄弟離職。 事實證明,當地政府可謂說到做到。 村民老王要蓋房子,因為堅持不同意征地,他的房子被當地政府停工直到現在。 另一位村民的孫子要參軍,鎮武裝部告訴老人,“不交地就讓你孫子過不了政審”。于是,這位烏石村最具威望的老人,在武裝部干部的面前跪了下去。 在如此強大的攻勢之下,三分之二的農戶動搖了,與紫金縣“解決住房困難辦公室”簽訂了征地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