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方程式·苦樂年華 王軍霞 在人生跑道上轉身 文◎張曙光 圖◎李石營 回眸 山在那邊 海在這邊 每次回憶起童年,王軍霞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她說她的童年塑造了她的性格,對日后的田徑生涯乃至她的一生都產生的莫大的影響。 “我12歲隨父母搬到大連,其實我出生在吉林蛟河縣的一個小山村,那個地方叫夾皮溝。我的童年是在東北大山里度過的。”在王軍霞小的時候媽媽告訴她,“人勤地不懶”,所以勤勞聰慧的父母把這個五口之家(軍霞還有一姐一兄)操持的也算是家底殷實。而在大多數人眼中農村艱苦環境的生活,在王軍霞眼里卻是快樂和難忘:“父母種糧食、蔬菜,我們家還有自己的果樹,我在家里排行最小,哥哥姐姐也很照顧我。” 對于王軍霞而言,印象最深的是搬到大連之后,和哥哥一起扒海紅(一種貝類)。的記憶。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王軍霞和哥哥凌晨兩點多就起床,走著過去,帶上盆,拿著小板凳:“每次海紅一出鍋,都是燙的,熱氣騰騰,因為大家都想靠這個掙錢,所以人很多,大家都會搶,哥哥怕我被燙到,讓我離得遠遠的,每次都是他一馬當先去搶,搶來一堆,我和哥哥就剝,每次剝完之后累得腿都麻木了,所以很累很不容易。” 除了在大連海邊扒海紅,搬家之前在吉林大山里,王軍霞還撿過蘑菇、挖過野菜,采榛子、拽核桃……種種生錢的路數全不含糊;另外一種就是參加運動會和考試取得好成績“掙”回來的。“原來我們家里有一個大箱子,里面裝滿了筆記本、鉛筆盒、橡皮、鉛筆……用的時候就自己去取”,這些東西不是父母買的。都是王軍霞和哥哥贏的獎品。“那時候學校開運動會有很多趣味性的比賽項目,像投籃、劃旱船、跳繩、過獨木橋,所有的項目我能多報就多報,因為這樣才能贏更多的獎品。” 快樂的童年,給了王軍霞樂觀堅強的性格,讓她變得勤奮聰慧。而這些,才是“東方神鹿”能夠從大山里跑出來的最重要的原因。 蛻變 農民的女兒成了晚裝明星 退役遠離賽場跑道后,王軍霞的人生角色更是一換再換,從賽場上一騎絕塵的“東方神鹿”,到健康跑俱樂部的董事長,到各種頒獎典禮上的晚裝明星,再到的大聲疾呼環保的形象大使……頭頂上的光環越來越多,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樂觀與堅強,勤奮與聰慧。但是,這一切的改變還要從當年領取歐文斯獎開始。 時間撥回到十五年前,王軍霞去美國領取歐文斯獎,這是頒發給1993年度世界最佳運動員的,要求與會者必須穿晚禮服。那時的王軍霞對晚禮服根本就沒有什么概念,服裝設計師好不容易幫她選了一套衣服,因為上身的襯衣的開領是大V字,她還專門找了一個梅花鹿像章把領子別住。 “那時候喬伊娜(當時的百米飛人)他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就我一個人素面朝天領獎,記得我當時走上臺時一路哆哆嗦嗦,渾身顫抖地走到領獎臺上。領獎時還要發表獲獎感言,我只說了很短的一句話,就是很高興獲得這個獎。就這都背了好長時間,說話的時候還是帶著顫音。” 王軍霞說自己本來很外向,擅長與人交談。“只是當運動員的時候教練不允許我們與外界接觸,所以對我們來說外界就變得很陌生。” 于是退役后,她讀書上大學,為自己充電,先后在傳媒、商業等領域不斷嘗試,在人生路上,不斷奔跑。王軍霞說:“我離不開跑道,我要一直跑下去。” 從夾皮溝跑出來的小女孩,跑到了美國亞特蘭大的奧運會賽場,跑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推廣她的健康跑理念,讓更多的人跑起來,跑出健康來,跑到大西北大沙漠,跑著自己的大健康概念——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