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方程式·體育商界第一人 請叫他“李寧先生” 文◎曹濤 李寧要求員工稱他和公司管理層名字,而不是頭銜。有一次公司一位員工當著李寧的面稱呼另外一位高管某某總,李寧馬上強調,要直呼名字。 當時的CEG陳義紅勸李寧,這樣的稱謂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但李寧始終堅持。而今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幾乎聽不到與李寧公司有各種往來的企業或個人叫他一聲“李總”或“李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李寧的在運動場上的輝煌,早就不需復述。何以在跌宕起伏的商業浪潮中一支獨秀,取得其他企業或退役運動員難以企及的成就?在李寧公司打拼過7年的北京關鍵之道體育營銷策略公司總經理張慶看來,有偶然,有必然。 李寧起初只是想要建立一個體操館,去幫助李經緯和他的健力寶做一些事情。但是在工作過程當中,周圍環境影響下,逐漸讓李寧產生創業的念頭。 而此時,李寧個人品牌價值積累到一定的成熟度,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處在萌芽期。在任何的市場中,先進入者只要保證管理有度運營得當,他都會比較容易成功。多種因素,產生了化學反應及其產物——中國第一家奧運會冠軍命名的體育服飾品牌。 轉換時空,李寧最輝煌的時刻莫過于北京奧運會的飛天點火,他成為點火的首選——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去看待李寧身上的故事:所有的偶然有必然,所有的必然里又含有偶然,我們很難把兩者之間割裂開來。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知人善用,是李寧可以再次成功中不可或缺原因。在李寧探討公司上市的時候,曾經說過,希望李寧成為一個公共的公司,而不是某個人的公司,一家運營的更規范,更有效率的公司。 李寧一直認為中國人做企業有很多通病,并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克服這些問題。在李寧的心中,國人有很多劣根性,他希望體育可以幫助中國人建立起一些新的積極向上的觀點,這也是李寧在企業進入軌道后更多致力的工作。 張慶回憶說,“他會感同身受與你。很多李寧的老員工都親身體會過李寧對于下屬那種真誠的關懷。”當然他也有運動員的特質,不斷的挑戰自己和不斷的挑戰下屬。 在企業運營上,李寧是個理性的商人,不會有很多頭腦發熱的投資。但是對待朋友,他又是非常的感性,對于朋友們的請求他總是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即使沒有商業價值的投入,他也會基于運動員對體育的情懷,自己拿錢出來,而不干擾公司的正常投入。這也就是為什么李寧公司發展比較規范,能夠建立起一個真正職業經理人的團隊和運行規則,成為國際第四的體育品牌。 樹風范 建立本土標桿 李寧對于下屬的包容和胸懷也非常人可比,很多離開李寧的都會承認他的大度,他留給離開的員工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或許是緣于李寧得自李經緯的做人原則,如果沒有李經緯的支持,李寧幾乎不能自己將公司和品牌完整的建立起來。 李寧也一直心懷感恩,始終抱著不忘恩不忘本的戲臺。在李經緯生病之后,李寧多次為李經緯的治病東奔西走。 張慶毫不猶豫地將李寧公司評價為行業標桿,它是一個領導者也是一個探路者。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在戰略層面,李寧創造了國內許多的第一。 張慶認為這是體育精神在李寧身上的體現。 外界稱他“李寧先生”,而公司員工內部對李寧的稱呼是“領導”,這個領導不是“leader”,而是源于李寧家庭中的小默契,李寧的爸爸管他的媽媽叫領導,后來大家就開玩笑的稱呼李寧“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