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維權求醫卻仍然得不到明確的職業病診斷,為求病情真相,他不惜開胸驗肺。驚人之舉的背后有著怎么的無奈?開胸驗肺驗出了什么?職業病患者的權益該如何保障?現行的職業病防治體系又存在哪些現實困境?《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寫過一個著名的小說《第22條軍規》,在這個小說里面如果按照這條軍規的話,一個飛行 解說: 一個28歲的河南工人非要用開胸驗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患上了職業病,哪怕醫生告訴他,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憑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他是塵肺。當這樣的新聞刊登在各大媒體上時,引起了輿論和公眾的一片震驚。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一個人拿著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冒險,用這種悲壯的方式只為求得一個明確的醫學診斷呢? 張海超,河南省新密市人。 張海超: 2007年下半年感覺身體不舒服,就是咳嗽,吐痰,有點胸悶。 解說: 面對身體的不適,張海超一直以感冒治療,但效果不好,10月份,張海超來到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拍胸片檢查,顯示雙肺有陰影,但不能確診病情,意識到病情嚴重的張海超此后到河南省會的各大醫院就診,醫生們都給出了一致的結論,職業病塵肺,并建議到職業病醫院進一步診治。 這樣的一個結果讓張海超感到震驚,根據張海超的描述,2004年6月到患病前,他曾在鄭州振東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期間先后從事過雜工、破碎、開壓力機等有害工種,他表示,這三個工種都會接觸到粉塵,同時,張海超還回憶起2007年1月,自己曾參加單位在新密市衛生防疫站為職工組織的體檢,還拍了胸片,于是今年1月6日,他到新密市防疫站查詢,防疫站說,2007年拍胸片時就發現了他的肺有問題,并通知單位讓他去復查,但很顯然,單位并沒有傳達。 記者: 當時張海超咱已經檢查出來他的肺有問題,已經把體檢結果告訴廠里了,是這樣嗎? 新密市衛生防疫站站長: 對,當時把所有體檢結果都告訴廠里了,把體檢有問題需要復檢的人也告訴廠里面了。 記者: 張海超的體檢結果有沒有書面通知他或者是公告他? 鄭州市振東耐磨材料廠負責人: 沒有。 記者: 為什么不公告他呢? 鄭州市振東耐磨材料廠負責人: 當時公司體檢主要是做傳染病和基本狀況調查,體檢完了就算完事了。 張海超: 單位把及時復查的通知給隱瞞下來了,沒告訴我,使我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那時候如果做生理鹽水吸肺,那醫學上還能治療,現在(我的狀況)醫學上也無能為力,這種病就是絕癥,比癌癥還可怕。 解說: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職業病的診斷要由當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進行,另外,必須有用人單位提供的必要詳細資料。 蘇冬梅(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醫師): 他首先要提供他的職業史、既往史,這些職業史和既往史是由他們單位出具,然后還要提供他歷年來職業健康監護資料。單位還要提供他工作場所,就是職業有害因素的評價資料、監測資料。 解說: 因此其他醫院的診斷結果在職業病的索賠時,不能作為相關的法律證據。然而振東公司卻一直拒絕給張海超提供各種在工作期間的資料,造成張海超很長時間內都無法鑒定,病情一拖再拖。隨后,在歷經了多次上訪甚至和振東公司發生沖突后,由新密市領導和信訪局協調,張海超才得以在今年5月份,去鄭州職業病防治所進行診治,診治結果是“無塵肺0+期合并肺結核,建議進行肺結核診治。”面對這一結果,張海超一家感到無法接受。 張海超: 北京協和、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附屬醫院、北京煤炭總醫院,還有北京三院,統一都是說,看完胸片就說你這肯定是塵肺。 解說: 從塵肺到“無塵肺0+期合并肺結核”,這意味著張海超將因此索賠無門,而對于診斷結果,鄭州職業病防治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是對照胸片,嚴格按照塵肺診斷標準來判斷的。 面對陷入焦灼的局面,張海超決定開胸驗肺,弄清自己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