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落地看青島】富士康、京東方…一條芯屏產業鏈正崛起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陳志偉
作為新興產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和顯示面板生產則是該產業的核心關鍵領域。
僅用18個月 富士康首座晶圓級封測廠投產
11月26日,伴隨著首條晶圓級封裝測試生產線順利啟動,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正式投產,進入生產運營階段。該項目投產,是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又一重要里程碑。
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的快速推進,體現了青島速度。
2020年4月15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就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開展“云簽約”活動,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正式落戶。
從2020年7月,項目破土動工,12月底主體封頂,富士康青島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開工、當年封頂。
2021年年7月,位于青島西海岸的富士康芯片封測廠,首臺光刻機正式入場。
11月26日,項目正式投產,項目從開工到量產僅用18個月,創造了行業建廠奇跡。
速度的背后,是西海岸新區為推進項目落地而實施的全方位保障。據了解,自項目落地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把該項目作為“頭號工程”硬核攻堅,成立項目服務保障專班,清單化、項目化、目標化推進項目建設,精準化提供要素保障,全力提升項目推進質效。
半導體封裝測試,是將通過測試的晶圓按照產品型號及功能需求加工得到獨立芯片的過程,也被稱為芯片的“組裝廠”。這是芯片生產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出來的產品就是可以直接作為手機等電子產品“大腦”的成品。
據悉,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通過導入全自動化搬運、智慧化生產與電子分析等高端系統,打造業界前沿的工業4.0智能型無人化燈塔工廠,運用世界領先的封裝技術,封裝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長的5G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應用芯片,預計達產后月封測晶圓芯片約3萬片。
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青島生產基地效果圖。
西海岸已集聚30余個芯屏產業項目
芯片被稱為“工業糧食”,是制造業的核心技術。由于“缺芯少面”,作為國內傳統的三大家電生產基地之一的青島,一度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青島是歷史悠久的家電制造之都,有著海爾、海信、澳柯瑪等眾多家電知名品牌,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聲名遠播的“五朵金花”中,“三朵”都是家電制造商。伴隨著產業發展提速,青島家電制造開啟了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能的新征程。但智能家電核心關鍵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導致青島家電上游產業鏈配套率、配套水平不夠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受限。
為破解“缺芯少面”的瓶頸,2019年以來,青島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振芯鑄魂”作為“制造強市”的重要引擎,奮力建設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現代海洋和生物等9類戰新產業。
在9類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青島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置于首位,足見重視,它除了自身價值,還具有賦能其他產業發展的強大能力。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未來所有產業的“底座”。
為了夯實“底座”,近年來,青島以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為統領,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高端軟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制造、軟件服務和網絡服務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
先是芯恩項目。2018年,在“中國芯片之父”、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領銜下,寧波芯恩投資、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管委、青島澳柯瑪集團合作投資設立了芯恩(青島)集成電路項目。
2021年8月2日,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宣布8寸廠投片成功,投片產品為功率芯片,良率達90%以上,歷經疫情和資金等多方考驗,引進3年之久的芯恩項目最終沒有辜負青島的期待。
10月13日,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青島生產基地項目在西海岸新區開工,主要生產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的物聯網平板顯示模組。
10月10日,在京東方生產基地隔壁,青島首個光電顯示產業園——中南高科芯海林青島光電產業園項目培土奠基。項目總投資35億元,將以光電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通過引進光電、新材料、電子通信、智能裝備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匯聚產業上下游高端資源,實現園區內要素互動耦合、價值倍增。
目前,在集成電路方面,西海岸新區已經聚集了芯恩、華勛電子、宸芯科技、半導體高端封測等多個項目;在光電顯示方面,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建設。
一個又一個相關重點項目紛至沓來,一條宏大的芯屏產業鏈也正在西海岸延展開來。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已經集聚起總投資超千億元的30余個芯屏產業項目。
城市競速 離不開政策、資金、人才
當前,不少城市都涌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競爭賽道,你追我趕,爭取在新一輪城市競速中取得先機。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正是憑借突出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及技術優勢,在基數已然龐大的前提下,依然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以成都、合肥等城市為代表的“后崛起”軍團,也正是靠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了城市能級的迅速攀升;而寧波、無錫等與青島處于同一梯隊的城市,則在物聯網等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緊密布局,不斷強化原有的產業優勢。
要想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資金、人才等要素的參與。
今年6月,青島市召開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大會,青島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目標到2023年,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規模突破千億元;到2025年,產業鏈規模突破1500億元;遠期目標要實現核心產業鏈規模超5000億元,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生態規模向萬億邁進。
根據《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青島將聚焦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新型顯示等3大產業鏈,建鏈、補鏈,力求“十四五”期間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
集成電路,依托“青島芯谷”、中德生態園集成電路制造基地等園區和基地,加速補齊材料、關鍵設備等產業環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構建以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為核心,帶動城陽區(高新區)、萊西市等區(市)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打造中國北方重要的特色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高端軟件,以海爾集團、海信集團、中車四方所、東軟載波、軟控股份為引領,聚力聚焦工業軟件(含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平臺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發展。
新型顯示,重點突破顯示面板制造環節,配套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關鍵項目,構建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生態,打造國內重要的新型顯示制造基地。
除了政策支持,為了吸引和推動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青島落地生根,青島國資頻頻出手,用真金白銀實現戰略性投資。
今年8月19日,面板行業龍頭京東方A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京東方A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36.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03.33億元,青島兩家國資共獲13.2億元配額。
“缺芯少面”曾制約青島制造能級的提升,新型顯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面”,產業鏈以中游顯示面板制造業為核心,上游包括工具軟件(EDA等)、驅動芯片、材料、裝備等配套產業,下游包括電視機、筆記本和電腦顯示器、手機等整機/終端制造產業。如今,青島國資通過投資顯示行業的龍頭京東方A,就是為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完善青島顯示面板產業鏈。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在人才培養方面,青島也正在發力,例如,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加快推動中國石油大學與東軟集團共建“青島軟件學院”,爭創國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未來五年引進和培養高端軟件人才3000名以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個新的項目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隨著一個個關鍵項目的加快建設,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日漸豐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