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向全球精英發出“邀請” 156個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赴約”……
求賢若渴的青島,再一次向全球精英發出了盛情邀請。
12月2日,以“聚才聚力創贏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疫情當下,這場蟬聯了21年的人才盛會,再一次讓全球人才的目光聚焦到青島。
作為青島市自主打造、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引才活動品牌,已經21歲的“藍洽會”已經不僅是一次海洋人才共話發展的盛會,更成為青島招引國際人才、精準對接高端創新項目的一個長效平臺。
實現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的青島“結緣”,向來都是歷屆“藍洽會”的重頭戲。本屆大會同樣“收獲頗豐”——156個精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展現來青意向、13個重點引才引智項目現場簽約、50多個優質項目現場深入對接……青島表現出在吸引海洋人才、海洋創新項目方面卓越的“虹吸力”。
此外,包括青島在內的7個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310家用人主體帶來了涉海涉藍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3400余個,項目需求150余個。會上達成更加緊密的區域協同“抱團”發展共識,成立了膠東暨藍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園區)發展聯盟,完成“膠東才賦同城禮遇”合作協議簽約等……目的是更好地聚焦全球海洋領域人才、項目,更好發揮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群的魅力。
青島,這個青春之島、創業城市正成為四海八荒不畏風險的智者成長成功的逐夢港灣。
01
巧打“海洋牌”,打造藍色高端人才高地
正如名字中所賦予的“藍色”底蘊,“藍洽會”自創始之初,便展現出對海洋產業的“偏愛”。
作為青島最鮮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優勢,海洋一直是青島必須打好的“王牌”。而打好這張“王牌”,人才尤其是具有國際視野和突出科技創新能力的國際人才必不可少。
瞄準前沿藍色經濟,廣納海洋領域高端人才,“藍洽會”的初衷便是發揮高端人才的“塔尖優勢”和“杠桿效應”,撬動全國乃至全球的海洋智力資源,實現平臺價值倍增。
為此,今年的“藍洽會”也提前做足了功課——
聚焦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海洋文化旅游等青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會提前對352家涉藍涉海重點企業及科研院所項目人才基本需求進行了摸底并建立起緊密聯系。同時,匯集并發布了半島藍色經濟區七個地市310家用人主體對涉海涉藍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3400余個,項目需求150余個。
瞄準這些人才、項目需求,本屆“藍洽會”也精心篩選了156個來自全球各知名高校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的報名,涵蓋海洋科學、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并在大會期間幫助他們牽線搭橋、精準對接。
大會舉辦當天,13個優質重點項目簽約落戶青島。其中,僅青島西海岸新區就簽約落戶6個產業領域重點項目,總投資額達2.3億元,包括油氣田開發工程一體化關鍵技術項目、工業智能應用端技術樹項目等,有效破解西海岸新區在石油工程裝備、信息技術等領域遇到的“卡脖子”難題,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術支撐。此外,在會議現場,還有50余個匹配度高的人才項目與重點用人單位進行深入洽談。
歷經20年品質打造,“藍洽會”在國際海洋人才中“久負盛名”,它也早已從一場年度盛會變成一個青島引才品牌。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青島海市海諾集團首席研究員惠覓宙現在也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島人”。2015年,他通過第十五屆“藍洽會”引進并在青島落戶。他認為,“藍洽會”作為一個平臺,集聚起了一批能攻克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同時作為一架橋梁,又串聯起優質項目與高端人才智庫。
“在這里能找到‘對的人’。”通過“藍洽會”成功引進6位高層次人才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人事處副處長王家棟也表示,“藍洽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磁力場”,“這里能看到全球海洋領域的頂尖事業、頂尖團隊和頂尖人才,更好地滿足我們對前沿科技創新的人才需求。”
過去20屆,“藍洽會”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超過1.5萬個,集聚高端人才留青創新創業近3000人,創辦高科技企業500余家。本屆“藍洽會”期間,又有一批位于世界科技前沿和熱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簽約來青,成為青島新的“城市合伙人”。
其中包括: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引進一名“鰲山人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牽手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腐蝕專業的樊博士;青島科瓴汽車技術研究院引進國家級人才陳嘉全博士,其設計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車自動變速器系列產品,相比國外同類產品成本降低20%,將突破國內自動變速技術空心化的瓶頸問題……
02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構筑區域性人才集聚“強磁場”
本屆“藍洽會”帶來的驚喜,還有膠東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各地市更加深切的人才招引“抱團”發力共識。
今年11月,《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發布,明確“十四五”期間在海洋經濟領域構建“一核引領、三極支撐、兩帶提升、全省協同”的發展布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各地市只有抱團合作,以規模效應對沖政策、環境同質帶來的競爭損耗才能更具發展競爭力。
作為“龍頭引領”的青島,正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引導城市間協同發展。去年7月,膠東經濟圈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聯盟成立,通過建立一系列合作機制,推動膠東半島成為人才尤其是海洋產業人才集聚的高地、創業創新的樂園。
不僅如此,青島還會同膠東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群,持續推出“膠東經濟圈招才引智名校行”“全球博士山東藍區研修營”等專項引才活動,搭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年人才招引線上專區,通過需求統籌、活動統籌、宣傳統籌的方式,形成區域引才合力,逐步優化膠東半島城市群落間的人才資源配置。
本屆“藍洽會”上,青島也與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東營、濱州等市達成更加緊密的合作意向,就共同開展國際引才、共建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實現高層次人才互認等12個方面簽訂深化合作協議,激發各類人才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創新創業、創意創造。同時,成立膠東暨藍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園區)發展聯盟,探討人力資源服務業(園區)合作發展的可能性。
這樣一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間將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提升對海內外人才和產業的雙重虹吸作用,構筑區域性人才集聚“強磁場”,膠東經濟圈、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的“同城時代”也將次第開啟,人才一體化的藍圖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層層暈開。
03
讓人才在青安心安身安業,奮力打造人才“五區”
高筑黃金臺,賢士八方來。
日前,在2021歐亞經濟論壇上,青島市第十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除了極具吸引力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連續十年入榜的背后,是青島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政策和人才發展生態。
今年是青島的“人才政策落實年”,在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優勢同時,更加強調人才服務質效和人才生態環境打造——全面整合升級人才在青服務,啟用高層次人才“俊采管家”線上服務平臺,打造“稅學醫房”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開發運行“留學人才港”系統,在全國率先實施人才主動服務、無感服務試點,陸續啟用10家人才驛站為來青人才提供免費住宿、政策代辦等服務;打通“引、育、用、評、激、流”各個環節的制度桎梏;延長引才招才獎勵政策的有效期,延長人才住房分配條件和評分標準細則的有效期;啟動青島“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將涉及8個部門的13個人才業務事項實現“一件”辦好……
種種努力,吸引各類人才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40萬人,較“十三五”初期增長50%以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省首位。
當然,這并不能讓青島“止渴”。日前青島市發布人社“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才總量突破300萬人。而今年啟動的人社三年行動計劃,更是提出了每年引進集聚各類人才25萬人的目標。
青島市人才工作主管部門也明確,要打造人才“五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人才配置樞紐區、科教產融合試驗區、海洋人才集聚引領區、人才發展生態示范區。
同時,明確加快推進政策集成優化,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的意見》;繼續拓寬“多方協同”的引才聚才渠道,創新人才流動、市場評價、資本配置等機制;繼續強化人才政策落地落實,健全完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營造濃厚的識才愛才敬才城市氛圍……
盛會有盡日,聚才無止境。青島正瞄準重點產業和“四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項目需求,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招才引智活動,廣邀全球“城市合伙人”,努力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作者|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