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復興,從破解停車難開始,青島這個區出手了
停車,作為交通出行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影響深遠,事關每個人的出行體驗。近年來,我市汽車保有量呈爆發式增長,已成為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的十二個城市之一。與之相對的是,我市城市停車資源明顯供不應求。對于汽車保有量基數大又迅猛增長的青島來說,“停車難”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題的瓶頸。
如何破題“停車難”?讓島城人民,尤其是住在老城區的老百姓們不僅要有地方停,還要停得便利,停得舒心。牛年開局,市北區邁出了重要一步。
效果圖
3月12日上午,李村路停車場項目正式啟動開工建設。李村路停車場是青島老城區重要公共配套項目,由青島市北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占地5321.9㎡,設計505個停車位,計劃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
它的開工建設,吹響了2021年青島全面加速推進歷史城區整體改造和配套設施提升的號角,將為中山路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及周邊產業落地提供有力的承載,有效緩解中山路北片區、四方路街區停車難、交通難問題,提升歷史城區資源流量導入和承載能力,逐步打通老城區發展的“筋脈”。
01
老城區停車難攻堅戰正式打響
市北區作為青島發展較早的主城區,由于歷史原因,城市基礎配套設施有些不足,停車位缺乏。于是,停車場建設便成為老城區保護更新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緊要一環。
此次李村路停車場正式開工建設,代表著破解老城區停車難攻堅戰正式打響。但是在此之前,市北區的破題腳步,已經邁出:位于萊州路第一糧庫6號樓負一層的萊州路停車場項目已經投入使用,停車泊位有102個;中央商務區停車樓及配套工程項目也已實現主體封頂,停車泊位約400個,計劃于 2021年 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此外,市北區還計劃新建青島測繪院西側、上海支路、聊城路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位約1000多個。同時加快鞍北三期停車場、中央商務區停車樓、海斯特地塊停車場、遠洋萬和城停車場項目,涉及停車位2000余個。
開工現場
近年來,針對停車場缺口,市北區以規劃引領帶動,制訂完善制度,深挖存量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推進轄區內社會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助力RCEP試驗基地建設。
2020年底,市北區在《青島市停車場專項規劃》和市北區控規的基礎上,委托青島市規劃院編制了《市北區公共停車場規劃和行動方案》。根據停車現狀、需求預測、用地規劃、停車場服務半徑等因素,采用多種形式增加公共停車設施供給,提出建設計劃以及交通堵點的解決方案,共規劃公共停車場200處,可提供停車位約3.47萬個。其中——
在招拍掛建設項目中配建公共停車場103個,停車位約2.1萬個;利用規劃綠地、廣場等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33個,停車位約5300個;充分利用控規確定的社會停車場用地建設公共停車場20個,停車位約4200個;利用棚改造地塊、老企業搬遷騰空地塊、空閑地、邊角地等地塊選址臨時公共停車場44處,停車位約4200個。
在老城區土地資源極為有限、停車矛盾相對突出的情況下,新建停車場體現了市北區解決“停車難”,進一步提升轄區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決心和信心。
同時,市北區也敏銳察覺到,健全法規制度是其中的必要條件,出臺制度,解決優化營商環境配套問題——
其中包括陸續制訂了《市北區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的實施辦法》,《市北區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地塊配建機動車停車場(庫)規劃指導意見(試行)》等,明確了停車設施建設相關辦理路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停車設施建設。
通過完善制度條例保障頂層設計,明晰各主要管理部門的職責,在提升居民出行幸福感上,市北區打出了系列組合拳。
“短平快也能辦大事,要早抓早干,快抓快干,繼續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深挖地上和地下空間潛力?!?/strong>青島市政府副市長張軍在開工儀式上這樣說。
為完善青島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基礎配套設施,下一步市北區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棚改騰空用地、邊角地等,以及在招拍掛建設項目中配建公共停車設施,挖掘資源,集約用地,不斷增加公共停車設施,滿足居民對停車位的需求?!笆奈濉逼陂g,市北區計劃建設公共停車場66處,新增公共停車位9000余個。
“各職能部門要列出單子,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能開工的盡早開工,能建成的抓緊建成,盡快把老城區的交通環境完善起來、提升起來,讓更多的人進得來、留得住。”張軍表達了對市北區的希冀。
02
歷史城區改造提升全面啟動
作為青島城市發展的重要區域,西部老城區見證了青島城市從萌芽到綻放的整個過程。這片在德占時期就形成的居住區,聚集了青島市最多的原住民,留下了“最青島”的文化,也留下了太多青島人魂牽夢縈的記憶。
可以說,青島西部老城區堪稱是青島的“根”和“魂”。多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中山路片區保護更新和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將業態布局與中山路及周邊片區改造相結合,打通堵點、攻克難點,各項工作有了新突破,打開了新局面,老城區走向復興的蓬勃氣息涌動起來。
今年1月3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市北區調研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作為青島面向未來百年發展謀劃部署的歷史性工程,要求市北打造煥發老城活力的新起點、新燃點、新經典。
今年全市兩會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港城聯動”“老城復興”被寫進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為青島城市更新列出了年度目標。
放眼全市,城市更新關乎青島存量空間的高質量發展,關乎新興業態的升級換代;放眼市北,城市更新則是其突圍的唯一路徑。
近年來,市北區借勢山東港口集團落戶的“引爆”效應,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的多輪調度和大力支持下,把歷史城區作為RCEP試驗基地的產業先行承載地,將歷史風貌保護和產業空間拓展有機結合,率先啟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完成8.2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青島工業設計中心、春光里、洪泰基金等多個項目開園運營,再次“點亮”百年老街。
“市北區是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主戰場。站在新起點,我們要進一步提高站位、開闊視野,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作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點工程實施推動,全力培育新型產業發展體系,強化城市有機更新與港產城融合,為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蹚出一條新路子?!笔斜眳^委書記張新竹說。
定位為功能融合、空間共享的城市活力目的地,歷史城區今年將全力實施美麗街區改造提升。結合街區規劃提升改造方案要求,市北區申請了3億元專項債用于停車場(含立體停車場)建設,一期規劃建設車位1098個。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市北區投資近1億元實施了兩期美麗街區工程,其中2019年啟動“美麗街區”一期工程,對四方路、館陶路2個街區館陶路等12條道路進行改造提升,2020下半年啟動“美麗街區”二期工程,對四方路街區膠州路以南未改造的濰縣路等5條道路進行改造提升,目前,一期館陶路等12條道路施工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現已完成芝罘路、濰縣路和濟寧路施工改造,另外兩條道路正在準備地下管網施工。
可見,隨著歷史城區改造提升的全面啟動和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規劃建設,市北歷史城區更新工作迎來了加速起勢的黃金時期。
“下一步,市北區將以此次開工儀式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項目落地年’要求,落實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安排部署,統籌開展空間和產業規劃,全面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和配套設施提升?!睆埿轮裢嘎读耸斜眳^接下來的規劃——
高標準實施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堅持“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合理安排、統籌推進”原則,做好歷史城區更新規劃編制,以四方路、館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年內再完成10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傳承恢復青島老業態、老字號,確保經得起歷史檢驗、經得起人民檢驗。
高效率導入現代產業資源:以園區理念整體規劃產業定位,聚焦航運服務、創投風投、跨境貿易、文旅康養等新興產業賽道,加快產業、資金、技術、人才集聚,推動全區可持續發展,成為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高品質提升歷史城區基礎配套:堅持用城市設計引領城市發展,按照城市產業空間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約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個目標一個過程完成”的要求,實施“美麗街區”提升工程,不斷優化城區環境品質,一體打造年輕人向往集聚的創業工作生活環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為。”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接力棒傳到手里,市北區責無旁貸、重任在肩。
“建筑可閱讀、街區能漫步、城市有溫度、宜居又宜業”,這是市北區推進歷史城區改造提升的愿景。如何按照“申遺”標準,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做成一項民心工程、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老城區保護更新的典范?
市北區的答卷,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