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細數七萬余字里蘊含的“青島機遇”
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后的首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正式發布。
《綱要》對“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作出全面部署,擘畫一張嶄新的、振奮人心的藍圖,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導向鮮明的行動綱領。
《綱要》全文分為十九篇、六十五章,共計七萬余字,可謂字字珠璣,內涵豐富。細細讀來,可以發現,其間蘊含著大量的青島機遇。抓好了這些機遇,青島就能在“十四五”贏得主動。
01
取消服務業指標,青島更有底了
關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關系問題,一直很受關注。到底是制造業多一點好,還是服務業多一點好?
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設定了“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取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之一。
上一次把制造業作為五年發展主要指標還要追溯到“十一五”時期。時隔10年后,制造業“回歸”青島五年規劃。
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服務業指標的淡化,是因為青島服務業的發展在“量”上已經超出預期——增加值比重“十三五”定下的目標是57%,2019年就已經超過60%。“十四五”,青島要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這已經超越了量的擴張,而是意在專業化、高價值、高品質升級,聚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這樣的解釋或許還不能完全消除疑慮,統一思想。此番,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同樣取消了服務業指標,這又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呢?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給出了權威解讀——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屬于反映經濟結構變化的指標,更多取決于經濟系統內部的相對關系。統計數據顯示,在一個時期,在一些地方,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提升往往更多來自于服務業價格的提升,并不能直接反映服務業自身規模的擴大或生產率的更快提升,難以真實反映經濟增長質量的變化,更難以準確體現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
在特定時期,設置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對于引導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無疑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的局限性也日益顯露出來。國際經驗教訓顯示,很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在高速增長結束之后,毫無例外都經歷了由于制造業的衰退而導致的服務業比重快速提升的過程。
“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況下,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不能用延緩制造業發展和產業基礎升級、降低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的代價,來換取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提升,更不能因為強調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導致制造業衰落、產業基礎升級受挫甚至產業空心化。正是基于這一考慮,‘十四五’規劃綱要取消了這一指標。”尹中卿說。
這些年,青島服務業比重顯著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服務業自身的發展,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制造業的下滑,此消彼長造成的結果。
因此,青島應當堅定地回歸制造業,通過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重塑制造業優勢,在國家制造業發展格局中扮演應有作用。
02
青島被“點名”,這個重大機遇要把握好
《綱要》第八篇對“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進行了部署,在“專欄11新型城鎮化建設工程”中,“點名”青島:“建設濟南青島等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強改革授權和政策集成。”
城鄉關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現代化過程中所要面臨和解決的重大關系。穩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此番,《綱要》對城鄉融合作出專章部署,明確提出,發揮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示范帶動作用。
能被點名,是重任,更是機遇。2019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的通知》,青島即墨區、平度市、萊西市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點。
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與青島正在推動的鄉村振興攻勢、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形成疊加效應,相互促進,為青島城鄉融合發展、乃至經濟社會再上層次水平提供強大驅動力。
青島是農業強市、農村大市,最大的潛力和后勁在農村。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專章部署“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提出,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青島要打好城鄉融合發展這張牌,闖出一條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子,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牽引城市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03
經略海洋濃墨重彩,青島要走在最前頭
《綱要》覆蓋面廣,大部分是全國要做的“同題文章”,但也有一些,指向性非常明確,比如海洋。
在“第九篇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專門拿出一章來部署“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提出堅持陸海統籌、人海和諧、合作共贏,協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權益維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發展海洋經濟首先要有海洋,顯然,這些部署安排是針對沿海省份和城市的。在眾多沿海城市中,青島天賦異稟,有實力、有責任走在最前列。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優勢。經略海洋,不僅是對青島這座海洋城市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自覺選擇,更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的殷切期望。
“十三五”期間,青島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去年以來,青島發起經略海洋攻勢,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3%。2020年,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9.3%。
經略海洋,青島從來沒像此刻這樣迫切。今年在山東省兩會期間,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參加青島代表團審議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青島要重點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其中一項就是“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3月5日下午,趙豪志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在參加互動交流時再次圍繞發展海洋經濟進行發言,細數青島海洋特殊優勢,提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生態為青島渲染了城市的底色,海洋科技支撐起青島領跑全球的驕傲,海洋產業鑄就了青島未來發展的基石。面向“十四五”,青島把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為海洋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
顯而易見的是,打好了海洋牌,青島能夠開辟更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新空間,有實力、有可能昂首挺進世界城市。
04
黃河戰略成五大戰略之一,青島要做“龍頭的龍頭”
《綱要》第九篇“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拿出一章專門部署“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其中一節就是“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至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首次寫進中國五年規劃綱要,成為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并列的中國五大區域重大戰略之一。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指出,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對青島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發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3月12日下午,山東省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是重大國家戰略,山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扛牢政治責任,搶抓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勇于探索實踐,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青島是作發言的四市之一。
青島應當更好發揮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作用,加快利用國際資源向內輻射,利用國內資源向外輻射,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真正做“龍頭的龍頭”。
05
山東半島晉級“第六極”,青島要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綱要》第八篇對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進行部署,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使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在“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章節提出,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發展壯大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培育發展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這意味著,山東半島成為第二檔城市群的領頭羊,成為僅次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的第六極,地位相當顯要。
這是山東的重大機遇,也是青島的重要機遇。
山東“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山東將以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一群兩心三圈”建設,全面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強化一體發展,在推進“一群兩心三圈”建設上求突破,開新局。
并對“兩心”進行了明確定位和安排部署。明確提出,以全方位“搞活一座城”為統領,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國際化創新標桿城市和宜居宜業品質灣區城市,打造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長江以北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作為山東半島的龍頭、膠東經濟圈的火車頭,青島應當發揮中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協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島都市圈,共建膠東經濟圈,引領形成“一群兩心三圈”發展格局,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更好發揮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獨行快,眾行遠。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轉變為城市群之間的競爭。青島必須與膠東城市、山東半島城市優勢互補、協同共贏,才能行穩致遠。
《綱要》內涵豐富,蘊含著城市走向未來、贏得未來的巨大機遇。青島要立足自身實際,加緊研究,深入挖掘,找到最佳“連接點”“契合點”“切入點”,對標對表,主動“領任務”,加快制定貫徹落實方案,推動《綱要》在青島落地、落實、見效,盡快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指引、路徑和愿景。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