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大變樣!青島今年還要改造10處老舊市場
青島新聞網1月18日訊(記者 黃曉)農貿市場既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18日上午,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召開了農貿市場整治提升工作現場會,會上對2021年農貿市場提升工作進行了部署。今年,我市將結合“市辦實事”,按照標準化農貿市場要求,升級改造不少于10處農貿市場,從交易秩序、安全生產、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四個方面對農貿市場進行整治提升,以“四化一高”為目標,著力推動市場規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發展,建設高品質農貿市場。
近年來,通過新建改造和星級創建,我市農貿市場整體面貌有了明顯改觀,但仍有相當數量農貿市場存在硬件設施陳舊、管理服務落后、環境衛生臟亂等問題,亟需通過整治提升進行規范。因此,今年“市辦實事”的工作重點也從星級創建調整為升級改造,側重點從市場管理服務轉移到了市場硬件建設。此次整治提升分為動員部署、排查梳理、集中整改、檢查驗收四個階段,為期半年。市市場監管局下發了《農貿市場整治提升行動問題清單》,列出了交易秩序、安全生產、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四個方面的36項重點整改內容,要求各區局對照《清單》,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對轄區內的農貿市場進行整治提升。
當天,與會人員還實地調研了西海岸隆潤澤農貿市場和東街農貿市場,這兩處農貿市場均是西海岸“五位一體”標準化農貿市場試點。2020年針對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城市發展新形勢,西海岸新區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打造“五位一體”標準化農貿市場,即疫情防控常態化、食品安全規范化、功能設置便利化、運營管理智慧化、消費體驗特色化,創新推進農貿市場規范提升和升級改造。
隆潤澤農貿市場。
其中,位于辛安街道泊子社區的隆潤澤農貿市場是一處新建市場,今年元旦才正式開業。作為新區三家“五位一體”標準化農貿市場的試點之一,隆潤澤市場內安裝了AI智能紅外體溫篩查報警系統、非接觸式高精度實時測溫設備,主要出入口還設置了“臭氧噴霧消毒機”,滿足常規衛生消殺需求,入口處的口罩檢測儀會對未佩戴口罩的顧客及時發出提醒。在食品安全規范方面,市場內的肉類、蔬菜等商品統一使用電子標簽,顧客通過掃碼或在門口的互動屏處,可進行產品溯源追溯,查看進貨、檢測等信息。此外,該市場還設立了顧客休息區、便民廚房、便民洗菜室等特色便民功能體驗區,推出“手機下單,送菜到家”服務,并配套早餐店、藥店、干洗店、特色餐飲、教育培訓、親子樂園等業態,全方位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記者通過市場內買菜的市民了解到,這處市場開業前,周邊只有小超市和便利店,品類少、品質差,日常生活不是很便利。市民任女士說,自己住在南邊的江山北路社區,走過來要十多分鐘,之所以過來這邊買菜是因為品種全、安全衛生,任女士說:“這個市場衛生條件好,干凈整潔,吃起來放心。”買了一堆果蔬、肉食的李阿姨和老伴是第一次來,她告訴記者:“鄰居跟我們說這邊開了新市場,今天第一次來,太高檔了,以前從來沒逛過這樣的市場。東西多、又干凈。買了點熟食回去嘗嘗好不好吃。”
隆潤澤農貿市場內景。
智慧化改造后,總服務臺的大屏對市場運營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所有商品都有電子標簽。
每個攤位前都有一個這樣的電子屏。
位于靈山衛街道的東街農貿市場是三處試點中唯一一處改造提升的老市場。該市場設立已有十余年的時間,在市級農貿市場創建工作中,曾先后獲過3次四星級和1次五星級農貿市場。
東街農貿市場負責人蘇雷告訴記者,去年11月,市場啟動改造,按照西海岸新區“五位一體”標準,投資520多萬進行了智慧市場改造,于今年元旦重新開市。東街農貿市場不僅新增了AI智能紅外體溫篩查報警系統、消毒一體機等設備,在設計上還結合了當地文化特色。靈山衛建衛已有600多年,是古時候的海防重鎮,東街農貿市場以古戰船造型元素、老船木為主要材料進行了外立面設計,市場內則輔以中式瓦檐、仿青花瓷瓷磚、中國紅燈籠、木制雕刻牌匾等元素營造仿古氛圍。此外,市場入口處還設立靈山衛歷史文化墻,充分體現了當地的地域人文和海洋特色。
正在市場內采購的市民孫女士說:“東街市場之前也挺干凈、規范的,沒想到還能更好。改造后煥然一新,室內更整潔明亮了,還增加了許多智能設備,有了專用停車場,像商場一樣,購物體驗越來越棒!”
東街農貿市場改造前后對比。
東街市場入口處的衛城文化墻。
市市場監管局農貿市場處處長王晏林介紹說,通過四年的星級市場創建,青島市農貿市場環境整體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沒有評為星級的農貿市場硬件設施老舊落后、環境臟亂差,希望通過今年的整治行動,以硬件設施改造提升這些市場的消費環境,為市民創造良好的購物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