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瞄準全球時尚產業鏈的頂端 打造青島時尚新IP
瞄準全球時尚產業鏈的頂端,從時尚產業導入到時尚人才培育,拉動全鏈條向高端延伸——
市南:打造青島時尚新IP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萌
市南的時尚之路,正往更高更深處篤行。
隨著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等項目陸續揭開神秘面紗,市南時尚建設也開辟出西部新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市南瞄準的是全球時尚產業鏈的頂端——時尚設計、時尚街區、時尚人才培育、時尚IP打造與商業轉化、全球流行發布等。伴隨高端時尚產業的導入,市南的區域面貌正在產生新的變化。
“此前20年來,市南已經把浮山灣建成世界最美海灣之一,未來,我們還將再造一片沸騰的青島灣。”市南區委書記華玉松表示。
聚集五大洲時尚力量
“這里將成為五大洲14所國際時尚院校進入中國的第一站;這里將整合時尚產業的全鏈條資源,為入駐企業和設計師服務、為青島和山東的時尚產業服務;這里將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培養體系為青島乃至山東培養時尚人才。”北服創新園總經理閆燕對記者說。
作為北京服裝學院方面的代表,為全力推動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建設,閆燕從2018年10月起,開始在市南區掛職副區長,這種特殊的人才引進方式,一方面顯現出雙方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讓北京服裝學院和市南區政府在打造產業園、為產業園招商時,形成了強大的合力。
“從去年啟動招商到現在,我們已經與100多個國內外的獨立設計師、企業、時尚院校進行了招商洽談,50%的設計師、企業意向入駐。”據了解,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已經與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4個國家的時尚院校簽訂了深度合作協議,這些院校將視疫情發展情況,隨時準備來青進行深入合作交流。
產業園最大的競爭力在哪兒?閆燕告訴記者,服裝產業是最核心的時尚產業,從大的環境來看,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時尚市場,并且中國具有完備的制造業鏈條,國外時尚資源一直都十分渴求進駐中國。“特別是對于設計師和服裝企業而言,從設計到最終邁向市場,中間涉及面輔料供應、樣衣打版、服裝制作等多個環節,這個環節時間越短,設計轉化成商業的效率才越高,而中國能在全球領域作出最迅速地反應。”
閆燕表示,青島具備深厚的紡織服裝基礎,但是設計力量薄弱,疫情更讓許多以出口加工為主的紡織服裝企業意識到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北服產業園匯聚了設計、面輔料供應、服裝加工、展覽展示、市場開拓等各種資源和服務,重點發力時尚產業附加值最高的供應鏈端和市場端,這就是園區最核心的競爭力。”
據了解,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預計今年10月份投入運營。
“米蘭時裝周”將來青
在不久前舉辦的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上,紅紡文化集團與市南區簽署青島時尚+IP產業中心項目。未來,紅紡文化集團將在青島圍繞IP知識產權交易,建立國際時尚IP產業平臺。平臺涵蓋時尚IP產業研究院、時尚IP產業基金、時尚IP產業孵化基地、時尚IP產業高峰論壇、時尚IP產業交易中心等一系列內容,以增加IP版權交易流量,提升青島知名度。
普通消費者可能沒有聽說過紅紡文化集團,但是提到大嘴猴、憤怒的小鳥、辛普森一家、芝麻街等品牌形象,許多年輕人都不會陌生。而上述品牌皆是紅紡文化集團旗下的IP品牌。這家中國最大的IP運營公司,其實是從青島走出去的企業。企業負責人表示,紅紡文化了解青島,并對故鄉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青島將“時尚”作為城市發展目標,作為專業打造“時尚IP”的商業轉化平臺,紅紡文化針對市南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提出打造“時尚+IP產業中心”的計劃。未來將通過時尚+文化、時尚+藝術、時尚+科技、時尚+產業的新思路與新方案,將市南區打造成為歷史與未來、文化與商業、藝術與科技、虛擬與現實高度融合的國際時尚城區。
時尚市南的想象力遠不止于此。市南區委書記華玉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南區將對標巴黎、倫敦等先進國際城市,采取線上走秀等方式,將國際知名的時尚秀場引到青島舉辦。目前“米蘭國際時裝周”已經簽約落地,屆時青島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觀賞到這一國際知名的時裝秀場。
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明確時間節點
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項目是市南區時尚建設的“壓軸好戲”。
據了解,為全力推進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建成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城區,市南區成立了青島灣廣場改造指揮部、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指揮部和濟南路拓寬改造指揮部,分別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以實現頂格協調推動。
“市南區為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規定了時間節點,雖然這些節點極富挑戰性,但我們仍將全力推進。”市南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健介紹,中山路改造首先要解決交通問題。目前中山路膠州路人行天橋已經拆除完畢、棧橋護欄也已打開,肩負未來中山路區域交通重任的濟南路正在進行拓寬前的征遷工作。伴隨著濟南路拓寬,市南區也在同步謀劃該區域地下管廊的設計,“這在市南歷史上是一次全新嘗試。”高健說。
據介紹,濟南路拓寬完成后,大約再經過半年時間,湖北路以北的中山路將完成先期約500米的步行街打造。
“中山路保護改造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業態問題。”高健介紹,為了破解歷史城區改造“投資大、回報慢”的問題,劈柴院二期、山西路、寧陽路、黃島路片區等都是通過“社會化資本+運營管理”模式推進。即政府為企業提供一定期限的房屋使用權,企業出資對房屋、地下管線、周邊區域等進行保護性改造,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政府的資金投入,同時也能通過市場化運營,保證業態的生命力。
記者了解到,改造后,寧陽路片區以民宿業態為主,包含餐飲、咖啡等時尚業態的特色街區;劈柴院二期項目擬通過“時尚+”匯聚和融合多元時尚文化元素,與劈柴院南北呼應,打造“最時尚”“最青島”的文化旅游街區;黃島路片區項目將推動創意創新產業集聚,使之成為青島里院情景體驗地、交流聚會地、旅游目的地;山西路片區項目擬整合現代商貿、民俗文化、中華老字號、歐陸風情等元素,適度導入文創科創、時尚消費等產業,與劈柴院、寧陽路片區業態形成互補。
此外,青島灣廣場項目已經啟動補償談判,正在開展樓座拆除前期的準備工作;小港灣項目啟動中島組團、東平路區域剩余未征遷居民的清零工作;團島灣中苑碼頭項目啟動項目招商洽談和規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