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100萬千升擴建項目投產 青啤三廠成世界級智慧化工廠
青啤100萬千升擴建項目投產
可按照訂單要求選擇大批量生產或定制化柔性生產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曉峰 實習生 張可
疫情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一個百年品牌卻用逆勢擴產和智能制造找到了未來發展的確定性。7月17日,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100萬千升擴建項目竣工投產,青島啤酒三廠由此成為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生產效率最高的世界級智慧化工廠。
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100萬千升擴建項目17日竣工投產。圖為擴建項目的5萬瓶裝線。周曉峰 攝
在突破平度萊西攻勢下,以青啤100萬千升擴建項目為代表的一批投資項目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讓人深刻感受到項目引擎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不只擴“產”更是增“智”
100萬千升擴建項目使青啤三廠躋身亞洲單體規模最大工廠行列,但單純的規模大還不足以概括這個世界級工廠的分量。這更是一個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智慧工廠,通過廣泛撬動上下游產業鏈環節,并引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革新,催生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代表了青啤對傳統制造業升級的探索。
在青啤看來,產業升級跟消費升級是呈正相關的,當消費趨向高端化、個性化,不僅要求企業提供好的產品,生產方式乃至商業模式也需要為之改變。
作為青島啤酒“私人定制”業務的最大生產基地,青啤三廠從網絡上獲取訂單,按照訂單的要求選擇進行大批量生產或定制化柔性生產,從制麥、釀造、灌裝、個性化包裝設計、生產、物流等全供應鏈環節,一條龍完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時,產業園集聚了玻璃瓶、紙箱、麥芽廠、易拉罐、酵母深加工等9家企業,從產智融合、資源共享、數據打通、技術賦能等方面構建互利共生的產業生態圈,也便于快速開發轉化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
在此次新上馬的智能生產線上,驗酒、驗瓶、隔板添加等不少環節,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10個人就能完成過去30人到40人的工作量,柔性制造能力繼續提升。
“在追求規模化效應的流水線上,一秒鐘就能生產一箱酒,‘私人定制’最低15箱的起訂量,也就是十幾秒。如果沒有設計平臺、數據平臺、篩選平臺等智能化技術支撐,不可能高效地柔性化生產。”青啤三廠廠長劉德利介紹,“例如啤酒包裝生產線驗酒環節,傳統靠人的眼睛識別和分揀。現在引進一系列機器視覺技術替代人工,達到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未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逐步融入啤酒生產制造中,青啤最低15箱起訂量的“私人定制”服務門檻有望進一步降低。
產業集聚再提“能級”
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100萬千升擴建項目如期竣工投產,是青島啤酒2020年開展“疫情防控”與“高質量發展”“雙戰雙勝”攻堅,助力“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實現產業能級躍升贏下的一場硬仗。
100萬千升擴建項目工程包括發酵過濾設備、包裝設備以及智慧產業園的公用工程、土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其中5萬瓶裝線、20個發酵罐以及過濾系統擴建等項目,從立項到試生產,僅用137天完成安裝、實現貯酒……
從青島啤酒2020年初首批重點項目按下“快進鍵”開始,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實現產業能級再度躍升,放眼整個啤酒行業,這樣的投資建設速度也是極為少見的。在全球疫情蔓延、市場消費乏力的一季度,能有如此的決策力和執行力更殊為不易。
項目之所以能“火箭式”投產,得益于平度市的頂格協調支持,也離不開青島啤酒集團內部資源配置和項目建設團隊的爭分奪秒,他們克服疫情防控吃住行受限等困難,高效擴能,確保了項目建設的如期完成。
項目的快速投產快速見效,為穩增長積蓄了強力后勁。在青啤三廠可以直觀感受到這一點:隨著消費旺季到來,市場提貨量大幅增加,24小時滿產運轉之下仍有旺盛的需求。而擴建項目的及時投產,使得產能和智能制造能力顯著提升,以應對現階段訂單擴張和差異化需求。
青啤三廠產能配置水平踏上百萬千升新高度,將為產業示范園產值突破百億元奠定基礎。據悉,青島啤酒將圍繞與啤酒相關的九大產業中心,進一步深入規劃示范園的布局和設計,以打造“百億級”產值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為樣板,持續做深做透啤酒產業的“智慧文章”“效率文章”,加快“啤酒+”平臺型企業轉型,堅定不移推動青島啤酒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助力青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