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業籃球徹底結束“雙星”時代 國信集團全權接手
青島職業籃球在這個盛夏七月迎來了歷史時刻——青島國信雙星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已于7月1日正式更名為“青島國信海天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青島國信文化體育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強。這意味著,投資青島職業籃球17年的雙星集團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征戰在CBA賽場上的青島男籃也將由國信集團全權管理運營。回看“雙星時代”的青島男籃,雖然整體成績不算太好,但也有過殺進聯賽四強的輝煌。
前身為濟軍男籃,曾是CBL勁旅
目前征戰在CBA聯賽當中的青島國信雙星男籃前身就是成立于2003年12月26日的青島雙星男籃。如果再往前追溯,1959年成立的濟南軍區男子籃球隊則是這支球隊的。老球迷們耳熟能詳的穆鐵柱、馬連民、張斌、范斌等知名球星都出自這支球隊。
青島雙星集團與濟南軍區男籃在1998年結緣。當年,雙星集團與濟南軍區體工隊共同組建了雙星濟軍天馬男子籃球隊,征戰當時的希爾頓中國男籃甲A聯賽。那年,濟軍天馬將自己的主場設在了如今已不復存在的青島市體育館(當時位于匯泉廣場)。雖然球隊中有柳勇、婁延東這樣的神射手,但球隊內線實力平平,當年還是遺憾降級;但隔年的甲B聯賽,濟軍天馬以11連勝戰績重返甲A。
2003年地方軍區籃球隊撤編,時任球隊主帥的王偉力帶著王誼、李光、于高峰、劉明濤、盧可明、謝忠杰等一批年輕隊員來到青島,雙星集團出資買斷這支球隊,與青島市體育局共建成立青島雙星籃球俱樂部。
2004年開始,球隊征戰甲B聯賽。隔年,聯賽更名為CBL聯賽(如今的NBL聯賽)。青島雙星在聯賽當中是絕對的強隊,不僅以小組冠軍身份出線(當時CBL聯賽第一階段為賽會制),還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在當時幾乎隔一兩年就有沖A名額的情況下,雙星俱樂部決定在在2006賽季發力沖擊CBA名額。為了取得好成績,球隊一口氣引入了七八名強力內援。“小鯊魚”付慶飛、曲紹華、龐宗國、張繼興、欒海波……
誰能料到,陣容上的強大并沒有為球隊帶來更多的勝利。相反,由于陣容臨時拼湊,磨合不夠充分,球隊越到關鍵時刻越“掉鏈子”。賽季兩負浙江廣廈不說,面對天津這樣的老對手也是難求一勝。賽季結束,雙星男籃最終排名CBL聯賽第三。雖然在名次上比起前一個賽季有了提高,但相對于俱樂部賽季前的高投入,這樣的成績顯然無法讓人滿意。在當年進行的CBA準入投票中,青島雙星男籃最終敗給了浙江廣廈。
雙星時代的輝煌,拿到CBA第四
雙星隊在2007、2008兩個賽季臥薪嘗膽,不再迷信所謂大牌球員,球隊連續兩個賽季拿到聯賽第三的成績。李光、于高峰、盧可明等“嫡系部隊”得到充分鍛煉,這為球隊未來征戰CBA打下基礎。
2008年9月30日,在奧神俱樂部沒有遞交新賽季評審材料的同時,CBA聯賽委員會通過投票決定讓青島雙星雄鷹隊替補征戰新賽季CBA聯賽。這開啟了青島籃球的CBA元年。當時,青島雙星男籃的主教練是王偉力,助理教練姜正秀,隊醫魏孟殊,領隊姜世偉。隊員有李光、于高峰、劉明濤、盧可明、謝忠杰、孫晟玥等。雙星隊征戰CBA引入的第一名外援名叫阿莫爾,曾在NBA馬刺隊效力。當時,球隊主帥王偉力人認為球隊內線實力嚴重不足,所以在考慮引入第二名外援時,仍然將人選定為內線球員。最終,南非白人弗蘭茨與雙星牽手。
半個多賽季過后,教練組發現沒有后場外援壓陣,幾乎每場比賽都被對手小外援完爆。在韓國教練姜正秀推薦下,克里斯·威廉姆斯替代阿莫爾加盟雙星隊。自此,球隊在聯賽站穩腳跟。在征戰CBA第一賽季就取得了聯賽12名的不錯成績。并且,賽季中還曾戰勝了廣東、山東和八一這樣的強隊(當時的八一還未衰落)。
雙星集團聞名于世,最早就源于其制作銷售運動服裝鞋帽,創造了中國鞋業著名品牌。那句“穿雙星鞋,瀟灑走世界”的廣告語曾在全國叫響。但隨著企業轉型到輪胎行業,集團本身與職業體育已經漸行漸遠。不過,在廣告效應與社會責任的雙重標準下,雙星每年對于俱樂部的投入非常穩定。加之初入CBA時,俱樂部每賽季的投入不過千萬元左右。這對于雙星集團來說,完全是承受得住也非常合適的一筆投入。
有了穩定的投入,青島雙星男籃雖然沒有能夠成長為CBA聯賽的豪強球隊,但他們在聯賽中偶爾也會“鬧出些動靜”。比如在2012年,CBA歷史上最大牌,恐怕是空前絕后級別的外援特雷西·麥克格雷迪空降青島加盟雙星男籃。這不僅成為青島體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國職業體育史上都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雙星男籃征戰CBA聯賽成績最好的一個賽季是2014~2015賽季。曾帶領上海男籃奪冠的“小諸葛”李秋平教練掛帥雙星,鄧特蒙、哈達迪、哈里斯三名外援組成了“鄧哈哈”組合。那個賽季,如果不是哈達迪在半決賽對陣遼寧男籃時身體有恙無法登場,四川男籃憑借三外援奪冠的奇跡大概率會早一年在青島雙星男籃身上實現。
國信時代已開啟,未來有變化
在雙星集團加大二次創業力度,加快企業轉型的同時,職業籃球俱樂部已經不再是雙星顧及的重點。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國信集團于2017年接手青島職業籃球。但雙方協議在三年時間內,雙星集團在俱樂部仍然保有10%的股份。到2020年7月份,三年時間已過,如今的青島男籃已經全權由國信集團接手。可以說,青島男籃已經徹底走進了“國信時代”。而俱樂部也正在醞釀,下賽季球隊會在隊名、隊徽、球衣等多方面做出改變。
雖然在過去三年時間里,青島男籃仍以“青島國信雙星男籃”的名號征戰聯賽,但球隊中的“雙星”元素已經消失殆盡。“雙星時代”的最后一位主帥鞏曉彬已經重回濟南拿起山東隊教鞭;最后一位領隊葉鵬早已卸甲歸田,過上了悠閑的退休生活;最后一位隊醫魏孟殊也已經退休回到上海;最后一位隊務孫欣偉如今已是吉林東北虎男籃的副總經理。
至于球迷印象中那批“雙星時代”的老隊員基本都已走上了教練員崗位:劉明濤如今是青島男籃一線隊助理教練,李光和于高峰擔任梯隊教練。盧可明、翟金帥、邢瑞鑫等球員都在少兒籃球培訓方面發揮自己的才能。
國信集團在接手青島男籃三年的時間里,不僅加大投入,在經營和管理方面也實現升級。俱樂部第一次聘請了職業經理人張北海。他到來后,對球隊一線隊引援、梯隊建設,甚至是俱樂部青訓都做出了不小改變。相應的,球隊成績也是逐步提升。目前,青島男籃一線隊的年齡結構十分合理。本賽季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復賽后只能以“全華班”征戰聯賽,但球隊距離隊史第二次季后賽之旅只有一步之遙。
說起CBA復賽,這也是青島職業籃球在進入“國信時代”后迎來的第一個大事件。作為全中國第一項復賽的大型體育賽事,CBA復賽的第一階段的一半比賽,以及第二階段和季后賽全部都放在青島進行。這對青島籃球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青島在最近一個月時間成為了中國籃球的“焦點城市”。這彰顯了青島這座城市的勇氣與活力,更體現了國信集團在發展和建設青島籃球的投入與決心。
青島籃球美好的未來已肉眼可見,我們懷念過往,只為擁抱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