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觀察】打造產業聚集區 市北區織夢工業互聯網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丁淑華
工業互聯網之于青島,就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蒸汽機。
作為全國最早開啟工業化進程的城市之一,工業一直是青島引以為傲的“城市名片”。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以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為首的“五朵金花”享譽世界。
進入21世紀后,在經濟轉型的彷徨時期,青島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批新時代的企業,中車、紅領、軟控、明月海藻紛紛涌現,青島告別了“老五朵金花”的傳統工業時代。
邁入2020年,工業互聯網成為當下工業經濟改革的重要途徑。青島主動出擊,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站在島城新百年的歷史起點上,市北區乘上“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快車,探索破局之道,一朵“新金花”悄然綻放。
6月28日上午,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項目啟動儀式在市北區舉行。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要素,充分發揮大港片區重要戰略支點的區位優勢,市北區提出了打造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的戰略構想,將時代動能注入這座百年工業老城,為建設世界互聯網之都增添新引擎。
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項目啟動(馮浩攝)
變局:搶抓工業互聯網機遇,實現換道超車
疫情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新經濟正成為帶動青島跨越百年的變革新動能。4月24日,《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正式發布,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青島將建成核心要素齊全、融合應用引領和產業生態活躍的“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如何搶抓工業互聯網機遇,實現城市發展的彎道超車?青島頂格謀劃“青島模式”,要求圍繞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突出青島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依托社科規劃項目、科技創新戰略研究計劃項目等,開展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進程中,形成“青島經驗、青島樣板、青島模式”。
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輔以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政策目標,為青島建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接下來,只缺一個“破局點”。
作為百年前青島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市北區又一次承接了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貫徹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發展思路,以入選首批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為契機,立足區情和比較優勢,定位建設青島市工業互聯網集聚區。
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規劃圖。
破局:集合“個十百千萬”,打造工業互聯網聚集區
去年,結合全市發起的“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市北在人工智能、機器人、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引入項目上頻頻發力,打造“六個千畝”產業布局,逐步構筑以高端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引領的新技術、新模式。
今年,承接工業互聯網發展使命,市北區以全區六個千畝園區、十二大平臺以及省港口集團、青島啤酒等龍頭企業資源為載體,在工業互聯網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創新之路上闊步前行。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為市北發展工業互聯網指明打法。
順勢而為。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廣興里舉行。在這個見證青島百年發展的最大里院,市北圍繞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和科技創新產業,推動“平臺+”產業生態體形成,為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的工業互聯網進行鋪墊。
廣興里舊貌換新顏,蝶變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乘勢而上。一個月后的6月28日,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項目啟動儀式在市北區舉行,浪潮(青島)科技集團、國人集團等一批大企業、項目簽約入駐青島首個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億元,青島市首個新型產業用地示范項目——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同時啟動。
市北區政府與浪潮(青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工業互聯網領域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馮浩攝)
聚勢而強。至此,集合了“個十百千萬”的市北區工業互聯網框架已初步顯現:
一個核心提升,即圍繞郵輪母港區,統籌推進周邊老城區更新改造,通過港口功能的提升,帶動新一輪工業互聯網與航運、貿易、金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百年城市建設原點實現全面升級;
十個平臺賦能,即鼓勵企業用好海爾卡奧斯平臺的同時,依托港口集團、中車、青啤、浪潮等十個龍頭企業打造特定行業標桿性平臺,探索推進“行業共享、全球通用”的實踐標桿;
百個場景開放,引導企業廣泛參與新型網絡設備、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咨詢分析等工業互聯網核心環節改造,培育供給技術活躍的產業生態,選樹一百個以個性化定制、人工智能、工業APP、集成方案等為主要方向的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供應商);
千畝園區發力,即圍繞工業互聯網,聚焦科技創新,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數字科技、跨國公司總部、高端新材料千畝園區建設,引導產業集聚,推動全區差異化功能的產業布局;
萬平支點撬動、萬家企業上云,發揮研究院、行業協會、示范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建設萬平產業載體,推進萬家企業上云,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設計賦能的先進制造業及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新模式。
著眼全國,放眼世界,圍繞完善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生態體系,市北區提出打造立足市北、服務青島、輻射華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工業互聯網集聚區的構想正在逐步實現。
入局:集納企業、學校、科研機構打造現代化產業園區
創造了“五朵金花”的輝煌,經歷過經濟轉型的彷徨,擁有百年工業底蘊的市北區正在向現代化產業園區華麗轉身。
借鑒深圳、東莞等產業園“工業上樓”的優秀案例,6月,坐落于德興路29號的示范項目“工業上樓”——青島市首個工業互聯網定位的產業園拔地而起。產業園總投資15億元,建成后可容納高新技術企業30家,研發與總部經濟70家,吸引高級人才入駐300余人,年產值30億元。
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園采用的新型產業用地(M0),融合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高端裝備研發、物聯網設計研發、生物醫藥研發、文化創意、中試、無污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配套生產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其用地期限、用地范圍、地價水平等經過明確規定,將有效應用于支持新型項目產業發展。
青島科技大學工業互聯網創新創業與高端人才培訓基地揭牌(馮浩攝)
6月28日的啟動儀式上,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聯合海爾卡奧斯橡膠大規模定制平臺上線發布,青島科技大學工業互聯網創新創業與高端人才培訓基地揭牌。另外,青島理工大學、利恩迪電子科技公司、國工高新材料公司、賽飛特風險防控技術研究院、山東晶電電力集團公司、深圳卓寶科技公司等企業達成入駐意向,重點在智能制造、智能LED燈具、POZD新材料、應急管理、EMC綜合能源、裝飾保溫等方面開展產學研工作。
“從17年在青島市北區成立銷售分公司,到如今集團的研發基地落地,我們在青島感受到了和深圳一樣的包容和發展活力。”在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啟動儀式上,來自深圳的國內綠色節能新材料的領軍企業深圳卓寶科技青島總經理焦建中告訴記者,早在2002年深圳市就建設了“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的一體化中心,這一模式加速了“產學研”的整合布局,孵化出一大批高科技創新企業。“我們這次選擇在市北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設立研發基地,就是看中了市北區擁有的高校科研資源,相信市北區“工業上樓”的舉措可以助力我們實現更多科技成果的創新應用。”焦建中說。
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項目啟動儀式現場(馮浩攝)
正如焦建中所說,市北區雄厚的科研院所、高校的資源優勢與豐富的應用場景相互成就,為校企合作提供生長土壤。啟動儀式上正式揭牌的青島科技大學工業互聯網創新創業與高端人才培訓基地就是培育互聯網人才的“先頭部隊”,將圍繞青島工業互聯網行業高端人才需求以及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現代新型技術等相關領域,開展高端專業人才的非學歷培育、技術轉化以及創新創業工作。
而海爾卡奧斯作為首批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賦能15個行業物聯生態,覆蓋60個細分行業,聚集3.4億用戶資源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市北與海爾卡奧斯合作后,將依托卡奧斯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互聯工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與核心軟硬件供應、物聯系統集成、大數據與產品級IoT、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服務,賦能企業轉型升級,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圈。
如今,借助打造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市北正逐漸成為具有吸引力的開放高地、投資洼地、產業承接熱地。進入互聯網工業經濟發展的下半場,市北將為青島工業互聯網“新金花”的綻放帶來甘霖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