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1月4日訊(記者 劉倩倩)從老城區依舊煥發活力的德式建筑群,到連續舉辦9屆的德國文化周,德國,對青島而言并不陌生。而剛剛開幕的2019青島德國商務周,將島城人民的視線,再度聚焦德國。
在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和青島市人民政府指導下,11月1日,2019青島德國商務周如期開幕,以“中德隱形冠軍企業投資與合作論壇”為開端,德國西蒙顧和管理咨詢公司榮譽主席赫爾曼·西蒙、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國務秘書于爾根·伍德、中國駐德國前大使盧秋田、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李勇、德國聯邦隱形冠軍企業協會主席蒂特·伯寧悉數到場,一場中德“隱形冠軍”之間的切磋,也由此展開。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市北區人民政府,也成為主角之一。論壇期間,市北區與多家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圍繞大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深入洽談。其中,全球工業人造絲行業龍頭德國cordenka、德國德康等隱形冠軍企業擬與橡膠谷、百洋醫藥等平臺企業合作,在市北成立集團總部或研發中心,助推橡膠新材料產業鏈平臺、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化基地平臺等快速起勢。“真誠歡迎更多德國企業、人才、機構來青島、來市北合作交流,市北愿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助力青島、市北成為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青島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說。
2019青島德國商務周開幕。
開展青島德國商務周 為何選在此刻?
關于德國的記憶,早已雕刻在"百年青島"城市發展的每個角落。然而,青島與德國的淵源,遠不止于此。
資料顯示,德國是青島與歐盟開展合作最早、合作基礎最堅實的國家,也是青島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改革開放以來,青島與德國的合作日益密切,從海爾集團與德國利勃海爾技術合作,到一汽大眾、空客直升機等一批德資項目在青島建成投產,截至目前,德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達365個,投資額32億美元。過去的2018年,青島與德國貿易進出口額23.7億美元,漲幅達10.4%。
政府及民間密切的交往,成為二者合作的另一“催化劑”。中德兩國首個可持續發展示范合作項目——中德生態園2013年在青島建設,與德國雙元制教育合作已有40年歷史,特別是今年9月中德對話論壇在青島舉辦,將青島與德國政界、企業界、科技教育文化界的合作推上新的階段。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德國的企業和朋友到中國開展合作,青島應當是最佳的伙伴和首選的城市。”論壇上,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喊話德國,也說出了青島人的心聲。
作為“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當前的青島,正搶抓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交流合作“國際客廳”。此外,“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的發起,讓青島與德國的合作“水到渠成”,推動科技研發和成果交流,促進行業骨干企業、“隱形冠軍”、創新型中小企業到青島合作發展,同時歡迎德國金融、保險、投資、評級、法律、會計等機構在青島設立分支機構或區域性總部。“德國制造”和“中國制造”的真誠牽手,成為不二之選。
2019青島德國商務周開幕。
隱形冠軍企業合作 憑什么落子市北?
談起青島與德國深厚的淵源,市北區當之無愧,是主要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推動者。
100多年前德國修筑的炮臺、港口、鐵路、學校,至今仍在市北得到較好的留存;青島啤酒博物館內一臺德國電機,至今仍可正常運轉;始建于1899年的館陶路,早已成為島城的“德國風情街”,自2011年起每年舉辦德國商品展銷會,隨后又創設了德國文化周,引入格林童話節、德國經典電影展播等豐富的文化活動,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德國風情。
作為“百年青島”城市發展的歷史原點,市北區始終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目前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山東省港口集團總部和青島國際航運大廈都位于市北區,未來將發揮總部集聚帶動作用,打造集航運、金融、口岸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航運服務體系。面向國際,除了培育引進一批綜合貿易總部和新型國際貿易企業,鼓勵區內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市北更在醫療健康、人工智能、工業設計、跨境電商、大宗商品進出口、技術密集型貿易、現代供應鏈等產業新業態上持續發力。基于館陶路這一100多年前“青島的華爾街”,市北正致力于建設服務于航運貿易的金融中心、創投風投中心、保險創新示范區和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
當前,在青島迎來新一輪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下,市北區則明確了以"1412"(以大港區域為龍頭,突出核心引領;以四大片區為延伸,強化全域支撐;以12個平臺為支點,創新整合資源)為主要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開啟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新航程。
論壇期間,美麗境界資本創始合伙人、復旦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兼醫學院院董、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汪新芽一席話,也讓我們看到企業們對青島、對市北的信心。她說:“早就聽說過‘南深圳,北青島’的戰略格局,青島現在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條件,比肩國外很多成熟的港口城市,因此希望我們能夠與青島、與市北區有更深度的合作。”美麗境界資本董事總經理、德國Cordenka集團股東代表崔勇則補充道:“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市北區橡膠谷及青島科技大學兩大平臺,制定五年三步走的戰略,通過平臺+平臺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效益。”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1-9月,市北區與德國貿易進出口總額1.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6%。其中,對德國出口3955萬美元,同比增長10.7%;進口9796萬美元,同比增長66.8%。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德合作,將以市北為窗,迎來一片創新景象。
2019青島德國商務周開幕。
中德交流合作“國際客廳” 將如何納客?
早在中德隱形冠軍企業投資與合作論壇期間,全球工業人造絲行業龍頭德國cordenka、德國德康等隱形冠軍企業就擬與橡膠谷、百洋醫藥等平臺企業合作,在市北成立集團總部或研發中心,助推橡膠新材料產業鏈平臺、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化基地平臺的快速起勢。
我們也看到,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定位,更加明確了市北航運、貿易和金融三大產業的重點招商方向——
打造港航輻射的源頭。劃借勢山東省沿海港口整合及青島港轉型升級,發揮主城核心區的區位優勢,爭取并承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資源,吸引航運服務功能性企業、機構落戶,搭建和完善航運法律服務、船舶交易等各類航運服務功能平臺。計劃到2022年,引進行業相關企業70家以上、行業協會15家以上,區級稅收貢獻10億元以上,基本搭建起服務資源高度集聚、服務功能基本健全的航運生態圈,全面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
打造貿易集聚的高地。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培育和引進一批綜合貿易總部和跨境電商、供應鏈等新型國際貿易企業,增強貿易集聚輻射能力。到2022年,全區對外貿易總額不斷擴大,建成3-5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新業態商業中心,新增外貿實績企業150家,貿易總額新增100億,貿易便利化程度全面提高,貿易要素順暢流通。
打造金融服務的標桿。聚集國內外優質金融機構,拓寬金融服務領域,豐富金融要素構成,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著力建設服務于航運貿易的金融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和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到2022年,航運貿易融資與保險等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貿易客戶力爭突破1000家;服務航運貿易的金融全要素加快積聚,新引進培育金融機構10家。
青島德國商務周的開幕,讓人更好奇未來德國機構的占比。一批國內外優質企業已成為市北區的城市合伙人,還有更多“合伙人”計劃加入。我們期待,以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為契機,使青島、使市北成為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大眾網
2019-11-04 澎湃時事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新聞網
2019-11-04 青島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