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應做哪些檢查
時間:2011-12-31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肛瘺手術后處理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手術后處理的好壞對手術效果的優劣有直接影響。一般而言,在手術后24小時,便將傷口內的凡士林紗布及其他填充紗布取出,若創面較深較大,則可于48小時后取出,若患者排便,便后要坐浴患處,并換藥。每日一次,直至傷口完全愈合。同時要檢查傷口情況,避免外部傷口粘連,早期愈合,而形成新的瘺管。對外部生長較快的肉芽要經常剪切,對已提前愈合的外部組織要提早切除,擴大外部引流口,使引流通暢。
肛瘺一般有急性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病史。膿腫自破或經手術切開排膿,從肛門皮膚外口或肛門內流膿,這些都是診斷肛瘺的主要標志。
1、望診可見外口常在肛門周圍皮膚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圍皮膚因膿液刺激,常有脫皮發紅,有時有肉芽組織由外口內突出。周圍皮膚紅紫色,多為結核性瘺管。
2、觸診低位肛瘺之瘺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繩狀硬條,由外口行向肛門,用指按壓,有膿液由外口流出。
3、直腸指檢常在肛管后側、齒線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結,有輕微壓痛,即是原發內口。
4、確定瘺管的深度與括約肌的關系由于肛瘺的管道通過外括約肌和肛提肌,有時管道在內括約肌之間走行,手術中切開管道,必然要切開有關的括約肌。特別是通過肛門直腸環的瘺管,切開肛門直腸環,術后會引起肛門失禁。因此在檢查中必須弄清瘺管走行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
5、確定瘺道主體與支體的變化在肛瘺檢查中,不能單純從內口的數目,或瘺管是直的還是彎曲的,或者從病變的一個平面上了解病變的全貌;有時從肛門外部看,僅一個外口,癥狀也不明顯,但可能是瘺管很深,內口尋求比較困難的復雜性肛瘺;有時瘺外口較多,肛門皮膚病變較大,但其主管很低,屬于容易處理的簡單肛瘺。因此對肛痿的診斷要具體細致。
6、全身檢查肛瘺雖然表現為局部病變,但也與全身情況或某些疾病相聯系,絕不能忽視全身檢查。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生肛瘺,往往為結核性肛瘺,且術后創口愈合較慢;骶髂骨結核患者發生的肛瘺,有可能是骨結核所引起的;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有時也因并發肛門膿腫,破潰后形成肛瘺等。
對復雜性肛瘺更應注意全身檢查,必要時作細菌培養和抗生素敏感試驗,并注意血沉、血象變化。或進行肛門括約肌功能測定。
肛瘺病人在手術初期,宜食少渣柔軟易消化的食物,一方面術后消耗較大,臥床時間長,消化功能減退,應盡可能減輕消化道的負擔;另一方面避免粗糙干硬的糞便對術后傷口的刺激,減輕疼痛。術后1周可增加飲量和品種,并增加下床活動。傷口恢復后期,可多食一些高蛋白、富有營養的食物,如瘦肉湯、排骨湯、黑魚湯、火腿湯、鴿子湯、鮮雞湯、甲魚湯等,以增加營養,補充足量的蛋白質,有利于促進創面的愈合。此時如吃一些紫菜、海帶等,可塔加和補充微量元素,對患者也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