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民營經濟提供了全市98.4%的市場主體、84.0%的新增就業、70.8%的外貿總值、64.3%的稅收總額和60.9%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成為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生力軍’。”
12月26日,2023年青島市機關黨建工作成果發布交流活動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青島市民營經濟局作為“最佳案例”獲獎單位代表之一,分享了這樣一組數字,以此作為“我們的答卷”匯報結尾。
“黨”與“民”相連,“心”與“新”相牽。
在其“出新”“出彩”的“黨建故事”背后,每一個數據的書寫,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年來民營經濟的努力奮斗和卓越貢獻,以積極向上,迎面經濟復蘇的重大命題,用不屈不撓,啟篇新冠疫情過后的第一年。
有句俗語叫“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8月25日,2023年青島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發布會公布,總營收9921.74億元,同比增長19.09%,榜單入圍門檻相較于去年增加3億元。百強民企中,營收超百億的達到30家,比去年增加8家。百強民企榜既是“成績單”,亦是“風向標”。這100家榜樣企業“領頭羊”,深度布局著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35家企業參與五大優勢產業鏈建設,9家參與六大新興產業鏈建設,30家參與了六大現代服務產業鏈建設。
繁花起于萌芽。投早、投小,就是守現在、投未來。
2023年,青島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以加快培育中小企業作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著力點。
今年,青島在夯實完善培育賽道基礎上持續擴容升級,打造了“專精特新企業梯度發展、新經濟高成長企業快速崛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領軍標桿企業培育壯大”四條培育賽道,新培育認定78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81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8家企業獲評工信部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截至12月27日,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6835家、“小巨人”企業累計190家。
讓“種子選手”獲得陽光雨露,青島市資本市場賦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大會計劃于12月29日舉行,旨在促進政銀企交流合作,以金融服務“組合拳”,鍛造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新起點。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021年,青島便成為北方城市唯一入選的全國首批民營經濟示范創建城市。以“青”之視角,窺“魯”之全貌,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GDP占比長期保持在50%以上,占據了山東經濟大盤的“半壁江山”。近年來,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曾先后出臺“非公十條”“民營經濟35條”等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今年,結合實際發展,優化調整了《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38”條具體內容,給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招實策。
如今,民營企業已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都是“自己人”,好客山東歡迎您!山東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均居全國第一。
讓初心,不負“民”心。民營企業家有所求、有所盼,齊魯大地便承其愿、圓其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將服務企業視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讓每一位城市合伙人如魚得水、似鳥歸林。未來不遠,與時俱進!攜手民營企業,一同擦亮“厚道儒商”形象品牌,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與魯同行、發展壯大。(文/姜紅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