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16日訊(記者 張力偉)今日上午,普華永道在青島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與普華永道中國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出席媒體分享會,分享“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過程中四大支柱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于全球和中國的重要意義。
青島是“一帶一路”的海陸雙向橋頭堡。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青島赫然在列。青島遍布全球的96個國際經濟合作伙伴中,絕大多數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2019年青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563.1億元,增長30%,占全市外貿總值的26.4%;2019年,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5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4.47億美元,同比增長642%,占同期總額的54.3%;截至2019年,青島累計利用外資超過900億美元,居全國城市前列。
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在青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63家,且據我們了解,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考慮深耕本地化發展,外資企業在青島商圈的投資機會還是相當多的。同時,青島的本地企業也在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尤其是區域化的發展。最近通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帶來機會。”
報告指出,中國已是“一帶一路”其中25個參與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并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為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貿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盡管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打擊,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累計進出口總值仍然增長1.5%,高于中國全球整體進出口增速的0.7%,為6.75萬億元。
黃耀和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亦是全球成果,作為中國提供的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它將不僅能夠加強參與國增加其對中國的出口機會以助其經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中國與沿線參與國的貿易和投資。”
通過長期追蹤和研究“一帶一路”的發展動態,普華永道觀察到,“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正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并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介紹青島“走出去”“引進來”概況,以及RCEP的情況,他表示:“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簽署。東盟10國攜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5國,歷經8年、31輪正式談判,推動迄今為止全球最大體量的自貿區最終建成。超大體量和高含金量,預示RCEP的建成將對全球、亞太以及中國產生深遠影響。RCEP將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格局和國際經貿規則,大幅提升東亞經濟一體化水平,帶動進出口和對外投資、增加成員國福利,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并將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對山東來說,RCEP帶來的最大利好,在于其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和在貨物、服務、投資貿易等市場開放方面達成的新共識,同時也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奠定了基礎。青島在面向日韓、東盟往來中區位便利、優勢突出,山東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RCEP的正式簽署,為青島在與各簽署國在經貿合作上實現突破帶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
報告對該四大產業的主要洞察如下: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資
基礎設施行業具有將人力資本、設備、服務和市場充分鏈接的功能,可打破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瓶頸,促進經濟增長。“設施聯通”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方向,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等核心的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加快形成。2020年第一季度“一帶一路”項目總投資額達到1.88萬億美元。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受到重點關注的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和出臺了相關框架性政策和計劃,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了戰略對接的可能。
除此以外,在最近5年內,已有多國政府根據本國國情,積極推出國家發展戰略,提出發展規劃,為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國際合作積極開拓新的平臺和機制。在此基礎上,綠色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亦將會是未來進一步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潮流。
交通運輸及物流的交易并購
作為連通社會生產、消費各環節的紐帶,交通運輸及物流行業對于全球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主要包括航空、航運、陸上運輸及物流等細分行業。其中物流與貨運的交易最為活躍。東亞、東南亞、中歐、西歐及南美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關的交易貢獻了較大份額。
目前中國仍主要專注本地市場,少數龍頭企業跟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著眼全球市場進行布局,未來預計將加大境外尤其是“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投資與布局。在新常態背景下,數字化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將會進一步推進企業進行創新及加大相關領域的投資。
金融服務行業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金融行業堅定地推進和擴大對外開放,以實現對國際貿易的支持及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倡議也極大推動了中國和參與國之間的跨境電商業務。截至2020年1月,中國已經與22個參與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并建立了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跨境支付作為跨境電商的基礎,將以中國為圓心發揮領先優勢,不斷創新迭代發展,從多維度帶動各國的跨境支付建設。
報告還指出,中國不斷開放的資本市場也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夯實資金融通的基礎。我國交易所通過深化與沿線國家交易所的合作,協助提升該國資本市場對所輻射區域內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國亦持續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資本在工具層面的創新和互聯互通;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將加速形成區域化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化金融的應用將是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工具。
電信與科技行業的建設與運營
在“一帶一路”倡議帶領下,電信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地區之間建設信息傳輸高速通道,以大幅提升傳輸效率,增強通信業務能力。疫情發生以來,更需要國內運營商通過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不斷提升產品水平,共同抗“疫”。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時,中國就高度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建立信息絲綢之路、網上信息之路等主張。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以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并且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增長的新動力源,因此將數據中心等IT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納入整體規劃,把中國通過“互聯網+”戰略發展新經濟模式復制到“一帶一路”參與國,共同打造更大范圍的“互聯網+”經濟,是實現倡議目標的必然選擇。
據悉,為深化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創新合作,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研究院將共同就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中國企業全球化以及內外貿產融結合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將積極發揮雙方現有優勢,重點圍繞“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產業鏈延伸戰略規劃、國際投資和產能合作、營商環境提升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