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15日訊(記者 宋波鴻 通訊員 張蕾)“微信掃一掃,24小時自助借書”,地鐵、火車站、機場、社區、企業“通借通還”……為推進閱讀便利化,青島工會在繼續面向一線職工建設職工書屋的基礎上,在人流密集場所推出24小時免費自助借閱書籍的“智能職工書柜”,讓職工不必專門到書店、圖書館,在休閑娛樂、上下班途中就可以輕松借書,幫助職工系統利用碎片時間,滿足深度閱讀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像“把圖書室搬到了身邊”,給包括職工在內的市民帶來了更便利的閱讀體驗,更貼心的文化服務。
職工書屋是工會創建的職工特色文化品牌,是保障職工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載體,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被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內容,職工書屋建設有了更高定位、更新要求,青島工會著眼于時代新使命、職工新需求,不斷創新職工書屋建設和管理,為深化“全民閱讀”、推進“書香青島”建設貢獻力量。
為提高職工學習的便利性,青島市總工會利用全總、省總、市總和區市總工會四級工會經費保障機制,著眼于重要產業行業和重大工程項目一線單位、學習條件不便的相對封閉園區、區域廣泛建設職工書屋。近年來,青島市總工會本級每年投入200萬為基層工會配送圖書,針對一線職工、農民工的書屋設施、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已建設市級以上“職工書屋”800余個,培育了“大山里的書屋”等全國職工書屋89個,從深山、海洋到車間、工地等各類區域,從航天、科技公司到物流環衛公司、果蔬合作社等各類領域,普遍惠及各行各業職工群眾。今年,青島各級工會投入201.6萬在11個區市以及地鐵、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推廣了智能職工書柜,通過智能化服務手段,自助借書還書,方便職工借閱,彌補公共圖書館數量少和借閱不夠方便的不足,助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首批全國職工書屋單位——山東港口青島港(原青島港)工會依托10個市級以上“職工書屋”、2個全國“勞模書架”,建設了公司有書屋、科隊有閱覽室、班組有讀書角學習陣地,讓職工在候工或業余時間齊聚書屋,徜徉書海,交流心得,盡享閱讀、求知、創造的樂趣。12月6日在市工人文化宮“夢想中國”主題朗誦會上文化宮職工書屋的職工誦讀“明星”以合誦《向著新的輝煌挺近》的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依托職工書屋,“中國夢·勞動美”等一系列主題讀書會、朗誦會、征文比賽、“閱讀之星”評選等職工閱讀活動相繼開展,讓小小書屋成為了職工學習成長的大平臺,涌現了“楊玲”等全國職工閱讀學習成才典型。
為把職工書屋打造成充滿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的精神文化陣地,讓先進文化、科學知識技能傳播到廣大職工中,助力培養技能精湛、本領高強的工匠型人人才,2020年青島市總工會制定了《青島工會職工書屋管理辦法(試行)》,不斷創新職工書屋建設管理。明確建設規范,明確職工書屋按照“十有”的目標進行規范化管理,逐漸實現建設有場地、管理有制度、使用有計劃、閱讀有組織、學習有成果、藏書有更新、日常有人管、定期有活動、活動有特色、長期有作用。建立“摘牌”制度,建立了監督檢查制度,對1年內不開展活動、管理不規范、圖書設施等損失損壞嚴重的職工書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并限期整改,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整改的,收回其職工書屋牌匾并取消其相應稱號。推動開放閱讀,明確將智能職工書柜納入職工書屋管理,在基層工會安裝智能職工書柜、數字化閱讀機等多種圖書智能終端;明確電子職工書屋建設規范,積極推進職工書屋數字化閱讀系統管理,鼓勵職工用戶通過閱讀賬號的方式登錄使用電子職工書屋,支持各區市總工會在自有網站、APP和微信上接入全國工會電子職工書屋,配備積分答題、競賽模式等,實現共享閱讀、職工互動,督促推動各級職工書屋不斷提升文化品質,創新管理模式,擴大服務覆蓋面。拓展書屋功能,推動各級書屋廣泛開展職工誦讀、演講比賽、讀書征文、知識講座、技能培訓、文藝創作、分享交流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不斷增強職工書屋的吸引力,把加強職工書屋建設與開展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結合起來,與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深化群眾性創新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職工書屋在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中的積極作,引導廣大職工閱讀成才,共享文化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