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27日訊 (記者 張萍 通訊員 傅翔)穆女士(化名)近半年來吃啥吐啥,本以為是消化道疾病,輾轉青島多家三甲醫院看了許多科室,做了許多檢查,一直查不出問題在哪,最后到了市立醫院西院區,經臨床心理科檢查后,被診斷為"神經性嘔吐",原來是心理問題引發了身體不適。
四處求醫沒找到因
66歲的穆女士,近半年來吃什么就吐什么,每日反復多次發作,家屬認為她是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或者風濕免疫系統出了疾病,輾轉島城多家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消化內科、風濕免疫科求治,頭顱MRI、胃鏡、消化道造影等檢查做了個遍,都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也沒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這樣折騰了半年多,她的體重從原先的110斤降到80斤,瘦成"皮包骨頭"。"去看看心理科吧。"在朋友的提醒下,日前,她與家人慕名來到市立醫院找到精神與心理衛生教授、副院長王冠軍,遂轉至我院臨床心理科接受治療。
據了解,平素穆女士健康情況較差,既往"高血壓病、肺結節、慢性胃炎、腦動脈粥樣硬化、腦萎縮"病史,主管醫生韓露體格檢查后,對穆女士進行了詳細的專業問診,深入訪談后了解到,穆女士每日進食少,沒有饑餓感,情緒低落且經常生悶氣。只要情緒波動厲害,嘔吐就會明顯加重。經過綜合分析,韓露診斷穆女士是得了"神經性嘔吐"。
心理壓力投射導致嘔吐
"一般而言,按照普遍觀念,當出現嘔吐的情況,往往會理所當然地將其認為是器質性的疾病。比如,可能認為是自己腸道出現問題或者是吃壞了東西、食物中毒等,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嘔吐也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所引發的。"韓露解釋,神經性嘔吐又稱心因性嘔吐,是一種自發或故意誘發反復嘔吐的精神障礙,以嘔吐為臨床癥狀,以心理障礙為主要原因的一類疾病,并不伴有其他癥狀無明顯的器質性疾病,且無怕胖的心理和減輕體重的愿望。
王冠軍院長(左一)帶領王俊主任團隊查房。
神經性嘔吐不容忽視
據臨床心理科病區主任王俊介紹:"神經性嘔吐跟心理社會因素有關,通常在緊張、心情不愉快及內心沖突等情況下發生,加上患者的性格問題,例如過分內向、追求完美、自我中心,易感情用事等,患者是用嘔吐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反復檢查卻找不到器質性原因。另一方面,反復嘔吐的患者常常合并焦慮、抑郁的情緒問題,有的還伴隨強迫癥狀。"
雙重治療擺脫困擾
雖然神經性嘔吐不是器質性疾病,但也絕對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放任不管,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及時的治療,往往也會引起其他的軀體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日前,在抗焦慮抑郁藥物和心理認知行為的雙重治療下,穆女士逐漸擺脫了神經性嘔吐的困擾,恢復了往日的笑容。
神經性嘔吐是一種不健康心理狀態的表現,那么該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神經性嘔吐呢?韓露建議,作為患者家屬,如若身邊親人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要關注他們身體的變化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心理狀態,并及時地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問題,同時減輕其心理壓力,在平時要注重增強其抗挫折能力,鼓勵他們適時多參加戶外活動,必要時到臨床心理科及時就診。
臨床心理科發展迅速
據了解,市立醫院西院區臨床心理科目前開放床位24張。擅長診療普通人群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主要包括:軀體疾病導致心理障礙患者;軀體疾病和并存在心理障礙;睡眠障礙;形式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癔癥、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及酒精依賴;青少年心理障礙;各種社會突發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各類精神疾病及其康復治療等。
學科特色是個體和團體的心理治療、沙盤治療等特色心理治療。在醫療過程中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方便病人、服務病人,以病人的情感認知康復、社會功能、意愿恢復為目標,幫助病人更好地認識、展示自己,在康復治療中,讓每一個人體驗到"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