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場上,海信為中國激光電視產業代言。
海信接入網光模塊連續7年國內第一,被工信部評選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從1969到2018年,49年彈指一揮間。而對于海信這家蜚聲海內外的民族企業來說,卻是不平凡的49年。從一個三十幾人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高科技企業,海信取得了一系列讓人瞠目的成績。海信集團的發展歷程是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成績的一個縮影。從上世紀60年代末生產收音機的青島無線電二廠;到上世紀80年代青島電視機廠通過彩電的引進、消化、吸收實現快速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借市場經濟的東風加速發展,再到新世紀海信產業架構更加清晰,技術優勢與規模效應并現……置身中國競爭最為激烈的電子信息行業,海信未雨綢繆、提前布局,實現發展動能的轉換。
產業結構調整貫穿始終
海信集團目前擁有海信、科龍、容聲、東芝以及剛剛收購的Gorenje等多品牌以及海信電器、海信科龍兩家在滬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產業覆蓋多媒體、家電、IT智能系統、現代地產和服務等多個板塊,并在電視、光通信、智能交通、商用POS機等多個領域都創造了第一。2017年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10.65億元,上交稅金84.1億元,出口收入284.4億元。在海信發展史上,產業結構調整是貫穿海信發展的一條主線。可以說,產業的升級、結構的調整伴隨著海信每一步的發展。
在傳統家電領域,海信是強悍的領導者。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海信電視零售額和零售量占有率再次雙雙占據中國市場第一。至此,海信已連續14年穩居中國彩電第一。海信始終堅持自主創新,2005年,中國首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誕生,結束了我國年產7000萬臺彩電卻無“中國芯”的歷史。2007年,中國第一條電視液晶模組線在海信投產,打破了我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狀況。2013年,海信歷時3年自主研發的ULED技術正式發布,這是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的重大顯示技術革新。迄今,ULED經歷5代技術更迭,不斷將電視畫質推向極致,兩度獲得“全球年度顯示技術金獎”。
繼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1000Zone超畫質電視U9之后,2018年7月15日,在世界杯決賽前夕,海信正式發布高端旗艦電視U9D,首次將電視動態背光分區提升到5376Zone,這是迄今世界上分區最多、圖像精細化程度最高的電視。憑借自主研發ULED超畫質技術,海信在全球彩電業再樹畫質新標桿。站在顯示技術發展十字路口,面對電視大尺寸化發展趨勢,海信提前布局激光電視,鎖定全球彩電產業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競爭的主動權。自2014年推出第一代全球首款百吋激光電視以來,4年3次重磅升級激光電視產品線,完成激光電視在大尺寸市場的產品布局。2018年5月,海信推出80英寸4K激光電視新品L5在畫質升級的同時,價格定位在2萬元以下,快速引爆大屏市場,連續多周位居中怡康暢銷榜單前10位,并一度登頂暢銷榜榜首(是中國彩電暢銷榜榜首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激光電視占領),成為真正的換代首選。
技術立企搶占市場制高點
縱觀全球彩電產業,海信是最早也是最持久圍繞人工智能在電視機上的應用進行創新和布局的企業;同時海信還是最專業的人工智能電視創新技術商,相對于很多互聯網企業和第三方技術解決方案企業的創新,海信是唯一自主創新的企業。
今年,海信自主研發的VIDAA AI人工智能系統集全場景實時圖像搜索技術和全場景語音兩大人工智能創新交互設計于一體,其體驗超越目前市面上所有人工智能電視。人工智能是智能化戰略的延伸。從2011年海信推出智能化戰略之后,經過7年醞釀,目前海信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了智能電視、智慧家居、智能交通、智慧醫療乃至研發、制造和管理領域,并已經擁有具有極高商業運營價值的“三朵云”:即“聚好看”智能電視運營平臺已經擁有超過3500萬在線用戶,當之無愧的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電視云平臺;海信智慧家居云平臺正在為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提供云端智能應用服務;海信智慧城市云平臺正在為智能交通、智能樓宇、智能社區、智能政務提供云端大數據運營服務。
在白色家電領域,海信通過技術占據市場制高點,滿足消費升級新需求。目前,海信全系冰箱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海信全系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第四。海信空調“變頻專家”地位更加鞏固。1996年海信率先在國內推出自主研發的空調變頻技術,此后歷經8次技術迭代,真正掌握了變頻空調的核心技術。2017年海信推出國內首款“懂濕度”空調重新定義“中國好空氣”的新標準。2004年第一臺海信洗衣機上市,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海信打造了更加智能的洗衣機。海信推出的全球首臺“一機三筒”洗衣機,實現更為精細的家庭洗滌分類,獲得2017德國IFA展全球“產品設計創新金獎”。
戰略新布局全面開花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制造業紛紛轉型升級,尋找發展新動能。經過多年的調整,海信逐漸從大眾所熟知的家電產業轉向“冷僻”的光通信、智能交通和電子醫療為代表的科技業務,從面對千家萬戶(B2C)轉向以企業、機構和政府為客戶(B2B)的市場,從短周期、低貨值、低利潤的業務轉戰到長周期、高價值、高利潤的產業。業務構成中,1/3來自彩電,1/3來自白電,還有近1/3來自新開拓的智能交通、數字醫療、光通信等高新技術領域的B2B業務。
海信自1998年就開始涉足智能交通領域,當時國內的智能交通市場大多被德國西門子和美國泰科兩大國際巨頭把控,智能交通建設成本居高不下。海信自主研發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率先在2005年擊敗西門子,競標取得北京奧運會智能交通項目,結束國外智能交通系統對中國市場的壟斷,單信號機的價格大幅下降。此后,2009年濟南全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2018年上合青島峰會……幾乎所有大型活動的承辦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海信都參與搭建。
在智能交通領域,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已連續8年在全國市場業績遙遙領先。目前,海信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產品與解決方案成功應用于全國100多個城市。在智能交通領域唯一一家落戶于企業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也設立在海信。此外,在無人駕駛領域,海信也早早布局,研發出了足以改變業內游戲規則的雙目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該系統搭載海信自主研發的先進算法,可實現對多種目標障礙物的準確定位和檢測,能更加迅速地實現對駕駛員的提醒、預警甚至是最終向汽車行駛單元發出數據指令并介入以避免事故發生。
在光通信領域,2005年全球首家推出商業化 GPONOLT光電轉換模塊,2007年,全球首創10G PON高速突發模式光收發一體模塊,2016年,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海信推出的宇航用光模塊成功助力。2017年,海信接入網光模塊已經連續7年保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被工信部評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作為千億海信的重要新興產業,海信醫療于2014年正式成立,以醫用顯示器、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數字化手術室、移動護理四大產品線起步,迅速拓展海信智慧醫院解決方案,這是目前業界高端醫院應用層面最好的解決方案,
海信CAS(計算機輔助系統)和海信SID(外科智能顯示系統)由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課題支持研發,填補了我國醫療科技在數字醫學領域的空白。海信CAS被全國40多家三甲醫院、68家三級醫院引進應用,成功救治2000多例疑難肝膽手術患者。以這一技術為依托,2017年11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海信集團共同發起的全球最大人類數字肝臟數據庫開放平臺正式發布,為醫生提供診斷、治療和科研依據。
海信提前布局激光電視,鎖定下一代顯示技術競爭主動權。
2018年,海信無人店項目計劃落地3000家。
海信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產品已經從實驗室階段進入量產階段。
海信已在全球設立12個研發中心,闊步邁向世界級企業。
品牌出海,走向全球
改革開放40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謀求“走出去”。海信是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從1985年開始對外貿易業務,2006年提出“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戰略。目前在海外建有18個公司實施本土化經營;在海外建有3個生產基地實施區域化生產,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設立12個研發機構,面向全球引進高端人才,提升技術產品研發能力。
2017年海信實現海外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21.3%。2016年起,海信南非電視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已經連續兩年位居第一;2017年起,海信南非冰箱銷售額市場占有率也成功登頂,海信成為南非市場名副其實的家電第一品牌。在澳洲市場,海信冰箱、海信電視占有率第一,海信品牌在美國及歐洲市場也呈現兩位數高速增長態勢,在日本市場也是本土品牌之外市場份額最大的品牌。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海信正在扮演越來越大的角色。作為中國企業出海的典型代表,海信加碼全球化品牌運營成果顯著。在中國外文局對外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海信連續三年成為海外民眾最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品牌;海信連續兩年位居BrandZ中國出海品牌十強,2017年海信獲評“成長最快家電品牌”。
與很多出海企業采取“OEM代工”或者產品出口的方式開發國際市場不同,海信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中,一開始就選擇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對品質和質量的堅守,支撐了海信逐步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征戰全球“品牌高地”,體育營銷是成就世界海信的利器。2016年海信成為歐洲杯歷史上首個中國品牌贊助商,2017年又成為世界杯近百年歷史上首個中國電視品牌贊助商。隨著海信品牌在世界杯賽場頻頻亮相及相關營銷活動的落地,海信電視在國內外銷量增長明顯。中怡康數據顯示,繼6月份“世界杯月”零售額市場占有率達到20.16%之后,在世界杯結束后一周 (7月16日-22日),海信電視零售額市場占有率再創新高,達到20.8%,又一次邁過了20%這個很多企業可望不可即的關口。在國外,海信電視同樣受到消費者青睞,第26周(6月25日-7月1日)尤其是在法國、加拿大同比增幅達500%以上。海信贊助本屆世界杯究竟效果如何?全球消費者用手投票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通過并購借力出海,是海信拓展全球版圖打出的第三張牌。2015年,海信在美洲收購夏普墨西哥電視工廠及其電視業務,海信在北美的市場份額得到進一步提升。2017年11月,海信收購東芝電視,進一步鞏固海信電視業務在全球的領先地位。2018年7月初,海信成功收購了歐洲知名品牌Goren-je95.4%的股權,有助于豐富海信家電的產品品類,將海信打造成產品門類較完善的有較大影響力的世界企業之一。
堅持高質量發展道路
在產業提升的過程中,海信一直遵循這樣的原則:每涉足一個新的產業領域時,一定要先在技術中心成立研究所,進行該領域的技術研發與人才儲備,待技術、人才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再成立公司。海信自1993年以來涉入的新產業,如智能交通、光通信等,無一例外都經過了技術孵化過程。這種“技術孵化產業模式”,保證了海信旗下衍生出的企業都具有扎實的“根”。跨越千億元門檻之后,如何發展?海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已經明確:抓住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利時機,通過改革創新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海信認為,對于企業而言,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在于“做高質量的好產品”。49年來海信始終拿出做食品的良心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在2001年獲得首屆全國質量管理獎后,海信在2010年再次獲此殊榮,成為中國惟一一家兩次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以及中國首家亞洲質量卓越獎獲得者的企業。海信電視消費者滿意度也已連續十一年位居行業最高水平。海信在集團內部將“抓高質量的好產品”作為發展戰略,將“質量高人一頭、產品勝出一籌”作為市場競爭的核心。2017年,“轉變工作方式,做高質量的好產品”工作部署貫穿全年,做高質量的好產品要成為全員工作之首。2018年海信集團年度經營管理工作會報告中,“質量”一詞被提及最多,共達53次。
同時,海信在整個集團層面,將單一的“降成本”轉變成“講成本”。前者往往以壓降成本為目的,而后者要根據產品價值實現的需要,該降的成本堅決降下去,該增加的成本必須增加。只有如此,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好產品”。堅持技術立企、穩健經營,舊引擎不斷加速,新供給動能強勁,當全面深化改革號角吹響,海信正昂首闊步邁向世界級企業。(記者 李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