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市重點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學習貫徹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會議精神。市委書記張江汀在會上強調,要對標世界先進城市,以國際視野、世界標準謀劃提升工作,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會議會展中心、全球影視文化中心和國際海洋名城建設,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打造面向全球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本報今日推出全市重點工作會議特別報道,聚焦會議提出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不足、作風庸懶、缺乏擔當等十個問題。
深入查擺思想不解放、觀念變革不深的問題
青島與南方先進城市之間的差距,最根本的源頭還是在于人的思想和觀念。目前看,我們的干部思想不解放的最大表現,就是缺乏危機意識和改革精神,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紅瓦綠樹綜合癥”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不能躺在老天爺的恩賜和老前輩打下的基礎上,必須自我解剖,刀刃向內。比如我市現在營商環(huán)境的問題,盡管市委、市政府反復強調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工作的重要性,先后下發(fā)《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yōu)化政務環(huán)境的意見》《全市一流營商環(huán)境提升年實施意見》等文件,但有的部門和領導干部還是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對營商環(huán)境重視起來,一把手不親自抓,也沒落實到分管領導;有的到現在也沒有拿出抓落實的具體舉措,將文件束之高閣。再比如,我市較早就在有的區(qū)推進網上審批改革試點,但在全市推廣過程中,有的部門和區(qū)(市)積極性不高,推進措施不力,導致進展很不平衡,社會知曉率不高,實際辦件量很低。十打綱領趕不上一個行動,沒有行動,綱領就是空的。
深入查擺工作標準不高、按部就班的問題
這次到粵浙蘇三省考察感受到,南方干部做事認真、精細、用心,對任何一項工作、政策、措施不是說“有”就行了,而是求“精”,精心對待、精耕細作、精益求精。青島做好上合組織峰會服務保障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以最高標準做好工作,細節(jié)制勝、事必盡善,真正體現了世界水準,展示了中國氣派、山東風格、青島特色。比如不到200天就完成了峰會主場館的施工任務,靠的就是大家的拼搏奉獻,精益求精,辦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堅持最高標準,如果沒有這種精細態(tài)度,肯定達不到要求。所以,我們的工作不能以不出事為原則,不能差不多就行,不能馬馬虎虎、粗粗拉拉,上面松一尺,下面松一丈,領導要求松一截,下面就要差一大截。必須從細節(jié)、細微之處著手,而不能大而化之。
深入查擺“路徑依賴”、轉型升級慢的問題
當前全市正在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這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但不少同志或多或少表現出了換擋焦慮癥,導致我們在轉型升級上起步慢、動作慢、見效慢,與南方先進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比如,深圳已經形成了以金融、物流、文化和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柱產業(yè)的發(fā)展格局,我市仍然以家電、石化、服裝、食品、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yè)為主,制造業(yè)中傳統制造業(yè)產值占比超過70%。我市服務業(yè)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fā)零售、住宿餐飲三大傳統服務業(yè)占比高達42.3%,超過深圳12個百分點,而金融業(yè)比重低于深圳12.7個百分點。我市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增加值僅占GDP的10%,而深圳、杭州分別達到40.9%、30.6%。我市有一批成長性比較好的新興產業(yè),但大塊頭企業(yè)培育得不多,沒有形成矩陣。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決不能刻舟求劍、舊調重彈,如果還是沒有緊迫感,還是“路徑依賴”,高質量發(fā)展最終就落不到實處,甚至會成為一句空話。
深入查擺大局觀念不強、利益固化的問題
利益固化主要體現在部門。有的抱著自己部門的“小利”不放,影響全市改革發(fā)展大局。比如,我市商事制度改革開展得早,但有的環(huán)節(jié)仍需改進完善:有些區(qū)市工商登記注冊排隊時間長,有的雖然安排了網上預審環(huán)節(jié)卻不進行實質性預審,企業(yè)現場遞交書面材料時往往不符合要求,導致企業(yè)多跑路。再比如,現在施工圖審查還要把紙質圖送到相關部門分別審查,中介機構也是審查環(huán)節(jié)長、速度慢,辦理效率低,拖了建設項目審批提速的后腿。應該搞一些綜合審查機構,一并開展審查,各個部門對結果要互相認可,聯審之外再無審查。我市現在辦理項目比南方時間還是長不少,必須提高效率。
深入查擺市場機制不暢、市場主體活力不足的問題
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最為有效的形式。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么多年,我市有的干部思想觀念還沒轉過來,有的還存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慣性,個別“官本位”思想還比較嚴重,把自己當成管理者而不是服務者,認為管理就是審批、審批就是辦證、辦證就要收費;有的把“管卡壓”的“老三樣”換了新面孔,骨子里“權力的傲慢”依舊故我;有的擺不正“店小二”與“大掌柜”的關系,沒有樹立起有求必應、快捷精準、無需不擾的“店小二精神”。在這方面青島必須全員動員,各級各部門層層抓,一直抓到末梢神經,抓到最后的辦事員。有的企業(yè)滿足于家族管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也需要政府提高服務質量,強有力地推進。
深入查擺全面深化改革步子慢、步子小的問題
有的既沒有“傷筋動骨”的勇氣,也沒有“脫胎換骨”的魄力。比如,“放管服”改革,杭州全面推行了“最多跑一次”,我市目前還沒有實現“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從全市“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滿意度調查看,2017年服務對象辦理相關事項跑三次以上的仍然占21%。比如,民營經濟發(fā)展,南方幾個城市大力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fā)展的體制機制政策,“2017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杭州占44家,蘇州也有19家企業(yè),而青島僅有6家;從外地駐青商會營商環(huán)境問卷調查看,駐青商會對我市營商環(huán)境整體情況認為一般、不好的占到15%。我們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步子也不夠大,深圳前海在全國首創(chuàng)或領先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達133項,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已經是9項,成為全國“試驗田”和“橋頭堡”,我們探索出的在全國推廣的改革舉措還不多。
深入查擺“雙招雙引”決心不夠大、力度不夠強的問題
青島是一個天然適合居住,同時也適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我們出去推介也好、發(fā)言也好,不要只是說自然風光好,要讓大家多看看我們的產業(yè)鏈怎么樣、營商環(huán)境怎么樣,多看看我們有沒有達到創(chuàng)業(yè)之城創(chuàng)新之城的標準。從招商引資看,簽約注冊項目開工難、落地慢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某汽車配套企業(yè)在成都和青島同時開工建設,成都工廠已建成并繳稅兩年,青島工廠今年剛開始投產。從招才引智看,我市人才總量分別比深圳、廣州、蘇州、南京少了約330萬、140萬、80萬和40萬。我市引進人才的制度機制也不夠靈活,在引才上思想還是不夠解放。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同志曾指出,南方一些省的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向前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尋找解決辦法;山東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習慣于“向后看”,看有沒有成規(guī)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如果沒有文件規(guī)定就不能辦。人家是只要是沒有禁止就去做,而我們是有了規(guī)定才敢做。沒有人才哪有制高點,哪有未來,哪有競爭力?引進人才、培養(yǎng)人才、使用人才,引進來、留得住、用得好,這才是本事。特別是青島有多所大學,一定要想方設法留住這一筆寶貴的人才“財富”。各區(qū)市和有關部門單位都要有緊迫感,為城市的未來、活力著想,在這方面下功夫研究和落實好政策措施。
深入查擺服務意識不強、服務創(chuàng)新不夠的問題
目前我市在打通服務企業(yè)和群眾“最后一公里”方面還有不少“攔路虎”,群眾在就醫(yī)、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民生方面辦事難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從對我市營商環(huán)境的調查看,2017年與上年相比,服務供給方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有22項得到改善,1項持平,但仍有12項呈下降趨勢。從群眾反映的情況看,有的一線窗口服務意識欠缺,個別大廳一天只放固定數量的號,沒號就辦不了事,辦事群眾排隊等待現象時常發(fā)生。有的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自己“服務員”身份,還覺得自己是管理者,答復群眾態(tài)度不文明、不耐煩,有的網上咨詢在3天規(guī)定時限內沒有給予回復。目前我市多數政務服務大廳還沒有設置自助辦理設備,而佛山、武漢等地在政務服務大廳及部分街道、社區(qū)設置了出入境、社保、身份證件等自助辦理終端,公民個人辦事憑身份證“一證通辦”,大大方便了群眾辦事。
深入查擺統籌協調不夠、整體效能不足的問題
我市在營商環(huán)境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目前我市部分專業(yè)分大廳仍沒有與市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存在授權不到位、廳外循環(huán)等問題,各個部門單位信息不能互聯互通,形成信息孤島。一些事項存在辦理環(huán)節(jié)多、辦事效率低等問題,部分基礎服務還沒有統籌整合起來。再如,目前全市范圍具備在線辦理功能的政務APP、微信公眾號多達46個,群眾辦事要多頭下載,重復注冊,反復登錄,還是不方便。我市也沒有提出像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蘇“全程不見面”、貴州“大數據、大作為”等通俗易懂的網上政務服務品牌,很多市民辦事咨詢第一反應還是上網找百度。
深入查擺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不足、作風庸懶、缺乏擔當的問題
南方這幾個省發(fā)展速度之所以快,干部作風過硬是一個關鍵因素。相比之下,我市有的干部精氣神不足,“千好萬好不如青島”等思想比較嚴重;有的覺得年齡偏大,面對發(fā)展新情況出現了本領恐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干脆采取捱的辦法,捱一天算一天,直到捱到退休;有的對于自己分管的工作情況掌握得不深不透,照著材料念頭頭是道,沒了材料就說不出個一二三。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自覺強化對新生事物、新知識的學習。做官不能太安逸,身在重要的領導崗位,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應該是每天覺得有負重感、很累,如果覺得很輕松,不能說明能力強、水平高,只能說責任心不強,事業(yè)心不強。領導干部水平再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面對全市這么多急難險重的工作,也不可能輕輕松松地就把這個官當好。全面從嚴治黨,對干部兩個方面必須抓緊:一是必須從嚴要求,不僅在黨紀黨規(guī)、廉潔自律方面從嚴要求,而且對干部業(yè)務知識方面的學習、培訓、考試也要抓緊抓嚴;二是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為事業(yè)選干部用干部,不是看個人想干什么、愿意干什么,而是看這個位置需要什么樣的人來干,誰能干得了、誰能干得好。市委明確提出,不換思想就換人,勝任不了就讓位。無論在哪個位置,就要對得起這個崗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決不能占著位置耽誤事情。現在還有些干部這也不想干、那也不敢干,理由就是怕犯錯誤,有的“臉好看、門好進、但事難辦”,有的“飯不吃、禮不收、但事也不辦”,還有的打著保持親清政商關系旗號,卻只講“清”,不講“親”,拒企業(yè)于千里之外,這樣的干部也要問責。作為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作為領導干部,都掌握一定的權力,如果只是做一個木偶、泥胎的話,那就失去意義了。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者撐腰,對于那些因為改革創(chuàng)新犯的錯誤,市委會按照“三個區(qū)別開來”妥善處理。各級領導干部要擔負起領導責任,教育、引導、約束、監(jiān)督好自己帶的隊伍。(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