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14日訊 (記者 張萍 通訊員 伊麗明)孫大娘(化名)反復咳嗽、咳痰一個月,原以為只是得了肺炎,最后在市立醫院本部確診為年發病率僅為1/300000的“肺放線菌病”!
不正常!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異物吸入致難治性肺炎
日前,孫大娘因為反復咳嗽、咳痰來到市立醫院本部就診,當時醫院呼吸科經過CT等相關檢查,診斷為“肺炎”,收入院治療。
市立醫院本部肺部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劉學東綜合考慮老人屬社區獲得性肺炎,但由于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肺部感染之后,曾經長時間應用多種抗生素輪番治療,病情卻毫無緩解,便建議完善支氣管鏡檢查。
果不其然,支氣管鏡下醫生們在肺炎病變部位發現了異物嵌頓,完全阻塞支氣管管腔,屬于難治性肺炎,異物吸入正是造成疾病遷延不愈的元兇。
不放棄!10天菌培養確定放線菌感染病情好轉已出院
但隨后給出的支氣管鏡活檢病理結果,卻又給臨床醫生提示了新疑點:病理科標本檢查證實為植物性異物,但在異物內部發現放線菌,考慮為異物本身所攜帶。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劉學東考慮不能輕易排除放線菌由異物遷移致肺部感染的可能。
主管醫師韓秀迪為老人進行了二次支氣管鏡檢查,細心留取灌洗液,并隔絕空氣密封送檢培養。半年前,市立集團東院檢驗科曾與本部呼吸科通力合作,確診了一例隱匿長達半年之久的“放線菌”病例,并借此優化了診治此類罕見病的標準化流程,總結了臨床經驗,醫生們自然就對這類罕見病有著較高的警惕性。此次檢驗科鄭旭醫生接到標本后,立即著手相關接種培養,但糟糕的是,5天過去了,7天過去了,始終沒有發現致病菌生長......
“放線菌生長緩慢,培養周期可長至15-20天,我們應該再堅持等一下。”劉學東主任耐心與大家溝通。鄭旭醫生也根據標準化流程,繼續分純、涂片,延長培養時間,耐心地等待著。終于,在培養的第10天,醫生們等來了放線菌生長的結果!
這一看似簡單,實際糅合了異物吸入、放線菌感染等少見因素的復雜病例,確系放線菌侵襲、致病,經過呼吸科醫生對病因的反復追索,經過病理科、檢驗科醫生對稍縱即逝的蛛絲馬跡的認真探查,終于真相大白。孫大娘也因此得到了針對性治療,病情很快好轉出院。
不常見!年發病率約為1/300000青壯年發病率最高
據劉學東介紹,肺放線菌病,系由放線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疾病。該病發病率極低,年發病率約為1/300000,但為致死性感染,占肺部致死疾病的15%。
此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組,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肺放線菌病早期癥狀及體征無特異性,可類似于惡性腫瘤或肺結核,且培養條件非常嚴苛,很難通過常規痰檢方法診斷,因此,更易引起誤診或漏診,早期確診率僅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