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7月召開的山東省委十屆十二次會議確定,山東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著重把握“四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八個方面新進展。圍繞這個主題,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在濟南啟動。活動將通過全國新媒體的視角,全方位展現山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和成就亮點。
????10月7日起,大眾網、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官方微博、微信全平臺推出系列文章——行穩致遠在擔當,圍繞“一個定位,三個提升”,從項目園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消費改善民生六個方面,宏觀講述山東“穩調”故事,全景呈現為“走在前列”而奏響的山東樂章。
????“行穩致遠在擔當”(93)
????魯港金融合作促進山東對外開放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陳華 高晴
????魯港金融合作對山東對外開放面臨的金融環境和條件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山東正在全方位擴大開放,構筑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僅要提高引進外資的數量,而且要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益兩手都要抓。其次,山東應在穩定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補齊服務業“短板”方面,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香港金融產業發達,市場體系完善,山東應把握與香港金融合作的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突出發展服務業,以更高水平增強魯港互利合作。
????著力優化外資結構,規模與質量并重
????大力優化外資結構,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益雙管齊下。充分發揮山東本土優勢,創新發展自身實體產業,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擁有自主產權、高新技術成果以及高附加值的產業;鼓勵外商多投資高新技術農業,尤其是高新技術農作物、生物科技、生物能源、生物農藥等產業。
????調整優化山東產業結構,山東應在穩步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程度。順應國際服務業發展趨勢,積極引導外商投資于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產業發達,市場體系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管理經驗豐富,在金融人才、資本、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強優勢,是山東金融業“請進來、走出去”最便捷、有效的渠道。
????在減小區域差距方面,山東應創新招商引資形式,從“一攬子”式的全省范圍內的引資形式轉變為“區域聯動”的形式,實現區域互補,更高效地引進和利用外資。
????推進山東“走出去”戰略,積極拓展海外發展空間
????抓住魯港金融合作有利時期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機遇,推進山東經濟國際化戰略實施。隨著“藍黃”兩大國家戰略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兩大區域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山東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將步入更廣闊的領域。香港有著發達的金融產業、完善的市場體系,在管理運營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是山東金融“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大力鼓勵省內企業“走出去”。對于有條件的企業,政府應給與鼓勵和支持,積極構建促進企業海外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促進山東企業“走出去”,發展海外業務,投資海外產業。
????對于發展相對落后的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政府應根據其經營狀況加大扶持力度,解決其“走出去”遇到的困難,依托魯港合作創造的國際合作新平臺,壯大其規模,提高其海外擴張能力,使更多的企業“走出去”。
????魯港金融合作空間巨大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持續蓬勃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第三產業迅速成長。金融業作為占比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的第三產業,資產、規模和服務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各類企業、居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猛增,山東金融市場的前景和空間十分廣闊。
????其次,政府堅決支持山東金融業發展,不斷采取多項政策措施加以配合,自2009年7月姜異康書記率團訪港,創建高層推進對外開放工作機制以來,我省連續6年在香港舉辦“香港山東周”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山東對外開放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同時,香港金融業國際化和自由化改革較早,在很多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競爭優勢。第一,香港市場開放程度較高且較為成熟,適應世界金融大趨勢的混業監管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金融監管有力。第二,香港金融機構具有較豐富的國際業務經驗,熟悉國際金融環境,公司治理和風控能力強,管理效率較高。第三,香港金融產品創新程度較高,能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魯港恰好在市場空間、經營和監管體制、資本流動與運用等方面呈現較強的互補性,這種互補關系從根本上驅使著兩地加強金融業合作,這樣香港可以應對嚴峻的競爭和外資銀行的搶占,使香港金融機構跟隨港商客戶進駐山東;山東則能夠汲取香港先進的管理水平和中小企業客戶的服務經驗,學習并完善金融業體制,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由此看來,優勢互補的兩地金融業合作空間巨大。
上一篇:淺論中國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和區域治理
下一篇:讓改革釋放更大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