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7月召開的山東省委十屆十二次會議確定,山東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著重把握“四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八個方面新進展。圍繞這個主題,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在濟南啟動。活動將通過全國新媒體的視角,全方位展現山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和成就亮點。
????10月7日起,大眾網、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官方微博、微信全平臺推出系列文章——行穩致遠在擔當,圍繞“一個定位,三個提升”,從項目園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消費改善民生六個方面,宏觀講述山東“穩調”故事,全景呈現為“走在前列”而奏響的山東樂章。
????“行穩致遠在擔當”(99)
????經濟新常態下的山東財政改革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張文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的動力不足,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受國際經濟形勢和“三期疊加”的影響,我省經濟發展面臨著體制改革、產業轉型和結構升級的巨大壓力,轉方式、調結構與穩增長成為我省深化改革的核心功課。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與重要支柱,財稅體制改革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和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先手棋”。近年來,山東通過凝聚重疊共識和深化制度創新,針對新常態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持整體聯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存量調整與增量提質相結合,以財政改革的深化全面助力經濟新常態,并取得積極成效。
????一、以體系化制度創新為統籌抓手,做實經濟新常態治理的現代財政基石。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是聯結、疏通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核心節點,責權明晰、規范透明的現代財政制度是現代經濟治理的基本體制保障。立足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頂層戰略部署,2014年山東出臺了《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了24條財稅體制改革的新舉措,遵循“分事”、“分稅”、“分轉”、“分管”的邏輯路徑,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穩步實施稅制改革,深化轉移支付改革,深入推進預算透明度與全口徑預算管理改革,形成了科學規范、邏輯合理、法治高效的現代財政制度體系,為應對經濟新常態下的各種壓力做實了制度準備。
????二、以定向、精準支出為施力點,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經濟結構調整的著力點在于存量優化與增量擴容,而不論是經濟存量的優化升級,抑或是經濟增量的培育生長,均需要精準、有力的財政支撐和保障。近年來,山東圍繞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和薄弱環節,進行了導向明確、針對性強、措施得力的財政助力舉措,尤其是2015年6月份以來,對地方石化、船舶、輪胎等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強化定向財政支持,對現代物流業、裝備制造業、新興產業等加大精準培植力度,以結構調整力促經濟提質增效。
????三、以結構性減稅降負為發力點,撬動經濟增長新引擎。在經濟新常態下,結構性減稅降負仍是促進經濟提效升級的基本政策導向。通過稅費負擔的結構性調減和調增,確立稅負分配的正向引導機制和壓力約束機制,可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功能,撬動稅源生長。近年來,山東通過穩步推進“營改增”等稅制改革,深度推進清費正稅,大力壓減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強化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等的稅費優惠規模和力度,確立了撬動稅源生長的正向稅負激勵機制,對經濟“輕裝上陣”形成有效助力。
????四、以改進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為創新點,全方位提升財政經濟績效。當前,我省財政收入增長由高速通道駛向中速通道,而民生類等財政支出的剛性有增無減,財政收支平衡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由此使得節支提效成為財政治理的新常態。山東緊切現實,從源頭上規范公務支出,厲行節約,強化財政金融融合,通過建立財政風險補償和損失分擔機制,實施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補貼試點,探索實施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模式,積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完善財政擔保體系等方式,大力推進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改革,通過財政資金的精細化管理撬動社會資本的參與和經濟健康增長。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