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男,漢族,1955年7月5日出生,漢族,江蘇省連云港市人,大學文化。1994年至2008年,任青島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辦公室主任期間,濫用職權、收受賄賂80.5萬元人民幣,給國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300萬元,釀成了2008年全國農保資金損失的“第一大案”。被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五代·宋]徐鉉《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2008年3月,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正當人們滿懷希望地迎接春暖花開的時候,一條冰冷的消息,在市級機關傳播開來,迅速地流向了社會。
????“市農保辦主任于某被收押了。”
????“是他嗎?”
????“是那個年輕、高挑的副局級干部嗎?”
????……
????一時間,種種傳聞、猜測、惋惜和疑惑,開始發酵和蔓延。
????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息逐漸被證實。青島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辦公室主任于某,在短短六年的時間里,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給國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300萬元,釀成了2008年全國農保資金損失的“第一大案”。
????曾經年輕有為的于某,是怎樣從自詡“肩負重托的開拓者”陷入如今令人扼腕的境地的呢?
????春風得意馬蹄疾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是個新名詞。
????官方定義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指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管理,農村經濟組織、集體事業單位和各業勞動者共同承擔養老保險費繳納義務,勞動者在年老時按照養老保險費繳納狀況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官方這個定義,頗有些艱澀難懂,其實這個制度,說的大白話一些就是“農民出一部分錢,政府籌一部分錢,給農民養老”。就是要徹底改變幾千年來我國農民“養兒防老”的自我保障體制。就是要實現,到達一定年齡的老年農民,也能像城鎮職工一樣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的目標。這既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的擴展,也是造福民生的重大突破。
????關于這項工作的探索在全國由來已久。早在1986年,中央就在部分地方開展了“中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探索試點。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和不斷調整與總結,推廣工作也陸續展開。
????1991年,國家民政部在山東等省市展開了大規模的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推廣。全省各地陸續成立了農保基金管理機構。青島市作為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民非農化程度比較高,農村城鎮化進程較快的地方,青島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市農保辦)正式成立。
????1994年11月,年屆40歲,正值壯年的于某,被任命為市農保辦主任。
????從市政府一個普普通通的處長到手握上億資金,開拓農村養老保險新事業的副局級領導干部,這是于某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相信當時的于某一定也是躊躇滿志,立志成就一番大事業。
????據很多知情人回憶。上任之初,于某勤于思考,善于鉆研,認真負責,積極穩健。多次感慨“農保基金,是以農民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籌集而來,這是農民一生的“養老錢”、“傷不起啊”。
????但是,有好的愿望,并不一定就會采用正確、有價值的手段。更不能因為愿望是好的,而跳出規章制度的約定,擅自盲目冒險經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農保基金確實遇到了人民幣貶值和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兩個很突出的問題。
????當時的大背景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國內物價節節攀升,人民幣實際購買力持續降低的情況下,為全世界應對因泰銖貶值而爆發的席卷全球的亞洲金融危機,作出了“人民幣對國際主要貨幣不貶值”的莊嚴承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可兌換等措施,陸續得到延伸和加強。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影響下,國家采取了逐年下調銀行存款和國債利率措施,以應對投資減少、競爭加劇、出口減少等因素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當時的小背景是:我國在農民養老保險方面啟動晚,欠賬大,全國農民老齡化程度正在加劇,僅僅靠政府、社會和勞動者征繳而來的農保基金,已經與日益突顯的“老齡化”所帶來的保障需求形成了差距,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農保基金運行困難的問題。
????為了解決農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現實問題,民政部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別在南昌和煙臺召開了兩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規范化管理培訓班。
????于某參加了這兩次培訓。其中幾位金融業者和專家的授課,給了他很大的觸動。授課的內容主要涉及購買國債和國債回購的投資方式。實質就是建議將農保基金投入證券公司先購買國債,由證券公司保管并享有國債使用權,證券公司將債券質押回購獲取資金再投資,并向農保基金管理機構支付4—10%甚至更高的固定利潤。
????也許就是從這兩次培訓開始,于某覺得自己逐漸找到了用錢生錢的“秘訣”,以為自己找出了一條讓全市廣大農民的養老金持續運轉、保值增值的“出路”。于是,他就急匆匆地在這條路上邁出了大膽的第一步。
????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期間,于某通過篩選,決定與海南賽格公司合作開展農保基金的運作。他讓手下人協助經辦,與賽格公司及其證券交易營業部多次簽訂購買國債協議書、存券(國庫券)協議書以及補充協議書,投入6684萬元農保基金進行國債托管理財業務。
????無論是誰,在邁出冒險的第一步之后,多少都會有點忐忑。在這位“壯志滿懷”的農保辦主任心里,也同樣會激蕩著失敗與成功、擔心與憧憬、未知與希望相互對抗交織的波濤。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知道他計算的投資回報率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大的足以讓他敢于去冒險,但他至少他是少算了一點,那就是“風險”。
????人算不如天算
????這筆巨額的投資,于某或許認為自己是掌握了運作“秘訣”,計算的“天衣無縫”,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正當于某志在必得地坐享成功喜悅的時候,命運卻給了他當頭一棒。海南賽格公司由于違規經營,造成嚴重資不抵債,被法院裁定破產還債。
????這無異于晴天霹靂,讓于某“敢為人先”、“初戰告捷”的虛擬光環頓時黯然失色。他慌忙跑前跑后地頻繁往返青島和海南兩地,竭力想要為自己的貿然決策和農民的養老資金彌補損失,最起碼也要保住本金。
????然而,事實無情地擺在他面前。至2007年4月債權確認工作結束,海南賽格公司破產清算組確認青島市農保基金債券本息為3137.93萬元,累計造成青島農保基金直接經濟損失共計2600余萬元。
????第一次“嘗試”失敗后,于某誠惶誠恐,他想不明白,也不甘心。為什么沿著兩次培訓講授的路子走會翻車呢?是專家講錯了?是時機選錯了?到底是路況不好還是車況問題?
????人們在從事各類投資事業之時,總會看到、聽到或者想到“投資有風險”之類的警語。用自己的錢炒股,賺了,自己偷著樂,賠了或是套牢了只能自己認了、自己扛著。可如果用別人的錢,就必須考慮到賠了怎么辦,怎么向別人交代,怎么對他人進行補償。更何況,于某這次用的是千千萬萬農民的養老錢。
????面對著政府和人民的托付,手握著億元資金,卻忽略細節,貿然決策,即使初衷再好,一旦過程失算,結果失控,問題還是在于自己,無論如何也難辭其咎。
????鑒于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審理認定的于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結果,領導讓他認真總結教訓,繼續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彌補損失。
????如果,這時候的于某能夠反省自身過錯、及時轉變思路,嚴格按照《青島市農村養老保險暫行規定》中“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專戶存儲、專庫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侵占和挪用”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必須通過存入金融機構或者購買國債等方式實現保值增值”的規定執行,通過正常途徑彌補過往的損失,還是有機會的。
????然而,既沒有可以“如果”的過去,也沒有可以“假設”的未來。他并沒有在第一次“冒進”中把握住癥結所在,趕緊回頭上岸,而是朝著更深的泥沼繼續“投機”,甚至越陷越深。
????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于某非常著急,他急于挽回損失,也急于證明自己,“將功補過”的決心很大,但在行動上于某卻忘記了第一步的教訓。
????2001年3月至2004年4月,于某經過與新疆金新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新公司”)業務員的幾輪交往,感覺“合作共贏”、“翻身”的大好時機終于來了。
????他再次擅做主張,多次以青島市農保辦的名義與新疆金新公司、德恒證券有限公司、恒信證券有限公司簽訂國債托管協議、國債托管補充協議或委托國債投資管理合同及補充協議,將1.54億元的巨額農保基金進行委托理財。
????急于求成的他,已經失去了理智,明知先前捅出“窟窿”一時難以彌補,但他卻再次鋌而走險違規操作。誰知,他的“武斷”,卻讓“窟窿”越變越大……
????費盡心機的于某,再次被“天算”捉弄,由于上述三家公司違規經營,造成嚴重資不抵債,先后被法院裁定破產還債。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和高級管理人員也分別因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判處刑罰,致使青島市農保辦自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投入的農保基金共計8100萬元到期無法收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7300萬元。
????于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同一條路上的再次“翻車”。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他捅出了轟動一時的“全國農保資金損失第一大案”。
????于某,陷入了人生路上自己親手挖的一個“大窟窿”。
????貿然決策背后的隱情
????每一個理智的人都清楚,要避免同一條路上的“前車之鑒”,必須更加謹慎“駕駛”。可于某為什么多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呢?經過調查,背后有段“隱情”。
????在急于為青島農保基金實現保值增值有所作為的于某眼里,依靠規定“存銀行、買國債”只能實現保值,難有收益大、見效快的作為,他感覺應該通過一定的“理財捷徑”才可以“加快”增值。
????而作為新疆金新公司的業務人員,目的就是為公司融資,只要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讓更多的單位或個人參與投資,業務員就要好的收益,也可以在公司謀取更高地位。面對農保基金這樣“潛力巨大的金礦”,能傍上基金的管理者,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潛力”。
????2003年,這名深諳市場經濟“游戲規則”業務員在和于某有了第一次的“業務交往”后,看出了一點點端倪。業務員感覺,雖然于某沒有開口要“好處費”,但不給點“甜頭”,頂多是“一錘子買賣”。這么大的農保基金,如果不深入挖掘,實在是可惜了。何況還有德恒、恒信公司這些競爭對手也一直對農保基金虎視眈眈。
????于是,這名業務員準備了一筆“好處費”,向于某“暗示”了一下彼此合作的“前景”。
????看著迎面而來充滿“前景”的“暗示”,于某一陣眼熱心跳,“真槍實彈”的金錢誘惑再次使得他忐忑不安卻又欲罷不能。
????他也曾害怕過,擔心這樣會不會搞出事?但他也這樣寬慰自己:
????“我幫了人家的忙,人家感謝我一下難道不應該么?”
????“再說,這是人家送的酬謝,又不是農保基金里面的錢。”
????“這年頭,誰當官沒撈點好處呢?又有誰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呢?”
????面對金錢的誘惑、經過自我的“開脫”,他便坦然的將“好處費”全部收進自己的腰包。
????金錢是種誘惑,在金錢的誘惑下曾經有一部分人已經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應有的覺悟和理智。人一旦失去理智,往往就會“三觀”盡毀、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位“業務員”一次又一次地“誠意展示”下,青島農保的基金也被一筆又一筆地“投入理財”。于某再也不像第一次受賄時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子,而是“臉不紅心不跳”地欣然笑納,先后6次收受賄賂達80.5萬元人民幣。
????80萬,即使對今天的中國老百姓和國家公務員來說,仍然還是一個天文數字。也許,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為之奮斗一生也難以企及。可于某卻不費吹灰之力,揮手之間將農保基金調動一下,就“財源廣進”了。不知道他在做出動用農保基金“理財”增值的決策時,那樣急切、那樣貿然,和這些賄賂有多大的聯系,但是他“瀟灑”揮動的手已經將千萬農民的“養老錢”和自己的前途揮進了深淵。
????“隱形虧損沒責任,打板子也找不到人,但這恰恰是最大的不負責任。相反超越政策辦事掙了錢也不對,造成了顯性虧損就更要承擔責任”。這是于某在接受某報記者采訪時說過的話。看起來,“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道理他是非常清楚的,但與他“以權謀私”的實際行為卻是大相徑庭。
????他說的沒錯,正因為他的“不負責任”,換來了要自己“承擔責任”。最終,于某被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
????大好前途毀于己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于某上任之初,千方百計尋找農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徑,急于在任上有所作為,想把好事辦好、讓人民滿意。但卻本末倒置,恰恰忘記了:
????最有作為的政府是人民滿意的政府,只有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政府才會有公信力,人民群眾才會對政府滿意。
????手中掌握著上億的資金,怎樣才能保障權力規范運行,這其實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權力、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必須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把握為民掌權的宗旨。要堅持科學配置行政權力,依法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程序,加快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和規范行政執法,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的重點法規和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要著力健全完善監督制約機制,特別注重從源頭上防微杜漸,突出廉政教育針對性、制度性、超前性和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廉政成為政府追求的善政、德政的基本狀態,以廉潔法治政府建設的實際成效鞏固黨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