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審計局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共開展審計項目114項,查出違規問題19.1億元,審減工程投資6.3億元,促進實現增收節支12.4億元,向紀檢監察、司法機關及有關部門移送案件線索及處理事項25件。
一、加強民生審計,努力維護群眾利益。圍繞“三農”、社保、住房、體育、就業等7個方面,共對24個民生項目進行了專項審計,查出違規問題3.7億元,促使97個民生問題得到解決。在“三農”方面,審計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農村規模化供水、支農等項目和資金,查處并糾正了支農資金管理不規范、配套資金不到位、項目進展緩慢、規劃建設不同步等問題。在社保方面,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進行了審計,發現了重復參加醫療保險、利息收入未及時上繳財政專戶等問題,及時下達審計決定,促進了問題整改。在住房方面,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危舊房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住房公積金等項目進行了審計,查處并糾正了部分區市少安排安居工程資金、不符合條件的住戶享受住房保障待遇、1026個已銷戶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未及時清理等問題,促使有關部門出臺了主城區危舊房改造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在體育方面,對體育發展專項資金、體彩公益金等進行了審計,促使超范圍安排使用體彩公益金、部分全民健身設施毀損或超期使用等問題得到糾正;針對農村體育健身設施偏少等問題,有關部門根據審計建議專門下發通知,加大了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力度。在就業資金審計中,促使未按規定用途安排預算、配套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得到解決,促進了就業政策有效落實。
二、加強政策執行情況審計,促進改革發展。一是關注了政府債務政策落實情況。按照國務院和審計署統一部署,會同審計署濟南特派辦,組織全市134名審計人員,利用1個半月時間對市本級、區市和鄉鎮三級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審計,摸清了規模和結構,圍繞借、管、用、還等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促進了政府性債務的規范管理,保障經濟健康安全運行。二是關注了金融政策落實情況。對市和區(市)兩級財政資金和公共資金存放銀行及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摸清了政府性資金的規模結構和存放管理狀況,市政府先后兩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根據審計建議出臺了《政府性資金存放商業銀行實施意見》等兩項制度,促進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有效整合。三是關注資源環境政策落實情況。對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及濕地保護等10個資源環境項目進行了審計,揭示了環保專項資金結余結轉較大、部分環境項目實施進度慢等問題,促使有關部門出臺了加強市級環保專項資金污染防治項目竣工驗收工作等制度,促進了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改善。
三、加強預算執行審計,促進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對24個市直部門和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審計,延伸審計二、三級預算單位和企業152個,查出違規和管理不規范問題26.7億元。審計中,對預算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等財政運行全過程進行關注,審計了財政預算支出績效情況,揭示了部分非稅收入未及時上繳國庫、部分預算指標當年未執行、預算單位用款計劃年內未發生支出等問題,促使1.93億元非稅收入繳入國庫;通過對34戶企業延伸調查,促使補交稅費2000多萬元。
四、加強政府投資審計,推動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對世園會、地鐵工程、大沽河工程等47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進行了審計,并對其中17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開展了全過程跟蹤審計,共審減工程投資6.3億元,還查處了個別項目超概算、招投標不規范、項目資金管理不嚴格、少繳或欠繳稅費等問題,及時下達審計決定,出具跟蹤審計意見,促進了問題整改。同時,積極創新審計手段,在全國率先研發建設了政府投資審計監督管理系統,包括審計項目管理系統、聯網審計系統、地理信息和視頻監控系統、科技防腐審計系統等四個子系統,實現了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天候監控、遠程測量和多類型數據分析,提高了審計監督實效。
五、加強經濟責任審計,促使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共對31名領導干部進行了審計,查出違規和管理不規范問題4.8億元。通過對23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審計,揭示了不嚴格執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規定、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項目結余未及時上繳財政、資金長期閑置未清理等問題;通過對7家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審計,揭示了資產閑置、隱瞞收入、虛列成本費用、經營管理控制不嚴格等問題,促使有關企業建立完善價格管理、采購管理等20多項制度,促進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規范管理。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將2012年度市直部門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情況向全市黨政機關和市直企業進行了通報,促進問題有效整改。進一步指導區市、鎮(街道)做好村級審計工作,以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出臺了《關于加強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審計管轄權屬、審計內容等,推進村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范運行,促進了社會穩定。
六、加強績效審計,促進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對市屬文化企業管理及運營績效等16個項目開展了專題績效審計,在其他審計項目中也充分關注決策、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績效狀況,促進增收節支3.5億元。在決策方面,結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關注領導干部決策的科學、規范和績效性,綜合評價決策效果,發現了資金損失浪費、企業經營風險較大等問題。在運營方面,通過對固體廢棄物轉運站等公益性項目、企業或公共設施運營情況審計,發現了生產成本較高、部分設備利用率偏低、業務外包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在管理方面,通過對有關部門單位內部管理情況進行審計,發現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針對發現的琴島通卡資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市政府根據審計建議將琴島通卡資金納入全市公共資金資源管理,研究制定了資金管理制度,提高了資金管理績效。
七、加強審計服務,促進體制機制完善。進一步加大綜合調研力度,注意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建議,共向市委市政府提報綜合性報告38篇,領導批示32篇,有37條建議被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納入決策,促進出臺制度39項。進一步做好審計整改工作,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加強跟蹤核查,與紀檢監察機關建立了案件線索雙向移送、共同研判、協同辦案等工作機制,共督促整改問題220多個。公開了上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結果,以及水資源利用及濕地保護項目審計結果,涉及到70多個單位12類問題,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八、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聯系服務群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扎實開展學習教育,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深入查找“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嚴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共征求意見建議98個,對馬上能改的4個問題立即進行了整改,對其他問題也都明確了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同時,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審計調查和服務工作。一是積極問計于民。通過市審計局門戶網站首次面向社會征集審計項目計劃安排建議,將“行風在線”、“民生在線”和“教育實踐活動”中征集的意見建議一并納入審計計劃立項參考范圍,確保審計反映民意、服務民生。二是聯系服務社區。全局有169名黨員干部到所在社區報到并開展了志愿服務等活動,建立了長期聯系。三是聯系服務農村。從膠州市李哥莊鎮選了97戶困難家庭,處級以上干部每人聯系1至2戶,自愿捐款2萬多元,入戶走訪困難家庭,了解村情民意和社保政策落實情況,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同時,幫助第一書記所駐村硬化了大街小巷和生產路共12000多平方米,改造了占地15畝的池塘,受到村民好評。
九、認真辦理市民意見建議,推動審計工作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市審計局在“三民”活動中收到市民意見建議72條,有效建議72條,主要集中在9個方面:財政審計類9條,民生審計類6條,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類4條,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類5條,企業審計類3條,審計公開類13條,發揮審計職能類22條,審計隊伍建設和廉政建設類3條,加強績效審計等其他建議7條。對收到的意見建議,市審計局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分解落實到具體處室和人員集中辦理:對于市民提出的“開展審計綜合調研”等22條比較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全部予以采納,在工作中進行了落實;對于市民提出的其他50條建議,細化了措施,結合工作抓好落實,促進提高了審計工作水平。
今年審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雖然安排審計了一些民生項目,但限于人力等因素,民生審計力度還不夠大。二是深入基層聯系服務群眾的機制不夠完善、力度不夠強;三是在發揮宏觀服務作用、促進體制機制完善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四是對區市審計工作的指導服務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等。
新的一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和群眾的新期待,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一是加大宏觀政策執行情況審計力度,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落實,關注改革政策落實情況,促進深化改革工作順利實施;二是加大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深入查處和揭露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促進民生政策有效落實;三是進一步加大審計整改和公開力度,促使審計發現問題得到有效糾正;四是進一步加強宏觀服務,圍繞改革和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揭示體制性、制度性和管理性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從根本上促進問題解決;五是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密切聯系群眾、服務基層,加強廉政作風建設,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水平,為推進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做出應有貢獻。
上一篇: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