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中文ENG
青島新聞城市檔案區市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島影像青島青島風光青島概況
借勢“三城聯動”“李滄板塊”崛起
2013-04-03 10:52:47 青島日報

“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青島以縱橫膠州灣的宏大走勢,開啟了從半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嬗變。位于“三城聯動”重要板塊的李滄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2009年,青島首條地鐵線——M3揮鍬動土:在22個站點中,李滄占據7個。隨后,2014青島世園會選址李滄東部百果山,鐵路青島新客站在李滄西部開工建設……

交通設施和重磅項目大規模 “北進”,市委、市政府的用意不言而喻:借助項目杠桿縮小南北差距,李滄板塊正借力崛起。

高起點,新城拔地而起

李滄東部25個村莊在經歷著向城市演變的歷程。目前,侯家莊、下王埠、文昌閣、李家上流等已完成回遷安置。

到安置區轉轉,這里堪與商品房小區媲美:樹木高低錯落,休閑設施齊全,水、電、氣、暖一步到位,社區服務中心、學校、停車場等一應俱全。尤其是,安置區為社區配建商貿設施,讓居民擁有長期的就業崗位和福利保障。

“‘你希望親人住什么樣的房子?’這是建好安置房的一條底線。”李滄區委書記傅明先介紹說,李滄推進“兩改”的理念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能產出,“用心”為居民蓋好房子。

如今,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1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李滄版圖上陸續拔地而起。而且,縱觀操盤者,不乏綠城、萬科、中海、萬達、中南等國內領軍地產企業,俯瞰這些新建社區,綠城·理想之城、萬科·生態城等小區綠意盎然,前來購房的不再僅是李滄本土人,不少市區南部居民紛紛“北上”。

補欠賬,地上地下布陣

基礎設施配套歷史欠賬大,這是李滄與市區南部最為突出的差距。

以道路為例,“南北通行不暢、東西總量不足”桎梏著李滄發展。近年來,李滄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啟動金水路打通、九水東路拓寬、臺柳路拓寬、世園大道等一系列道路建設工程,其中,金水路全線竣工后將是青島北部一條連山通海的景觀大道、經濟大道。

李滄不僅做好路通街美的 “地上文章”,同樣重視截污納管這一促進環境新陳代謝的“地下工程”,在全區地下“排兵布陣”,一并解決“地下城”的規劃建設。

以30平方公里的李滄東部為例,2009年前還是一片農村景象,地上到處是“斷頭路”,地下管網幾乎是空白。如今,已完成李村河上游和金水河綜合整治,建成衡水路、惠水路、毛楊路等道路,排水、電信、供熱等地下管網配套設施同步完善,這里從一片“生地”變成“熟地”。

“以前,房子沒有上下水,也沒有集中供熱……現在,冬天不冷,環境也好,真是一下子掉進了衣食無憂的蜜罐子!”九水路街道李家上流社區居民道出了李滄新變的歡喜心情。

變美麗,做足生態文章

李滄“依山、傍水、擁灣”,共有山體12座,河流8條,人均綠地面積居全市前列。

無疑,李滄有著優越的自然稟賦。傅明先說,“在‘兩改’推進中,我們不想簡單地蓋起一片樓、住進一批人,而是要以新型城市化建設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要讓李滄成為宜商怡居的‘兩改’示范區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新區?!?

以此為“綱”,李滄抓住世園會契機,大力實施“老區增綠、新區建綠、路河擴綠、山體補綠、庭院創綠、建筑垂綠、見縫插綠”的立體綠化工程,實現了河之變、路之變、山之變。2008年以來,全區新增綠化面積235萬平米,綠化覆蓋率由37.2%提高到39.5%。

如今,西山老年主題公園廣受居民好評。榮獲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的李村河上游成為青島北部重要的生態廊道、景觀廊道。

城市產業“退二進三”

縱觀李滄經濟格局:西部是青島工業的搖籃,時過境遷,現有55家企業列入搬遷范圍,占到全市的50%;中部是繁榮的商貿中心,大浪淘沙,正面臨著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升級;東部長期遍布著25個村落,在啟動舊村改造前,散落其中的企業多是弱、小、散……李滄區委、區政府清醒地意識到源自內部產業體系中的隱憂,也敏銳感受到巨大發展空間背后的強勁優勢。

目前,李滄擁有可開發土地2.2平方公里,通過“兩改”和西部擁灣區域企業搬遷,預計還可騰出19平方公里。李滄在轉方式、調結構的轉型之路上謀篇布局,這里將實現從傳統生產功能區向現代服務功能區“轉身”。

傳統商貿提質升級

圍繞打造國家級商貿流通集聚示范區,李滄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支撐,差異競爭、集聚發展,商貿業發展格局初現新姿:萬達集團在山東最大的商業綜合體——李滄萬達廣場竣工營業;國內首座水景主題購物公園——偉東·樂客城盛裝登場;李滄首個城市綜合體項目——寶龍城市廣場開門納客……

未來幾年,隨著銀座廣場、維客廣場改造等一批商業項目次第崛起,李滄商業面積將由40萬平米增加到200萬平米,一個服務青島、輻射半島的“一站式購物天堂”初具規模。

高端商務有望“破題”

圍繞打造山東半島中小企業總部集聚區,李滄加快商務樓宇、高檔酒店、高端商務公寓等商務配套設施建設。

綠城文化創意廣場作為青島世園會主要配套項目之一,總投資20億元,建成后,擁有綠城·喜來登、青島首個“全時環湖購物公園”以及商務休閑中心,將是李滄東部華麗轉身的精彩一幕,也將是李滄高端商務的“破題之作”。

投資7億元開發建設的蘇寧半島總部則是又一重磅項目——主體28層,集數碼購物、辦公休閑等綜合功能為一體,是李滄商圈標志項目。

“工業制造”轉向“創意智造”

在西部擁灣區域,李滄以鐵路青島新客站為契機,擬探索一個老工業基地轉型的樣板。

今天,站在新客站建設現場環伺周遭:環灣大道上車流不息;膠州灣大橋跨海隱入天海茫茫;金水路拓寬工程“伸”向7000米外的青島世園會;青島地鐵又將縮短這里與市區南部的空間距離……曾因水道而命名的老滄口在悄然“轉身”,而且再一次面朝大海,試著借助多種交通會聚的樞紐動力,觸發產業布局從 “重”到“輕”的連鎖反應——青島交通商務區核心區將率先在1.9平方公里上打造一處融綜合交通樞紐、商務商業中心、文化休閑中心于一體的復合型城市門戶區。

當然,在加速轉型進程中,李滄也在“變”與“不變”中冷靜斟酌。對已搬遷的舊廠房,李滄不是一“平”了之,對具有特色的工業遺存,選擇了保留和提升。圍繞打造山東半島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李滄以中藝1688、青島國棉6等園區為“試驗田”,將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企業搬遷后的重要替代產業,探索 “工業制造”向“創意智造”轉身的升值空間。

公共配套“撐桿之變”

在樓市大集上,齊君霖夫婦舉棋不定:“買不買北部的房子,也要考慮教育、醫療等公共配套服務?。 彼麄內绱思m結也是南北城區長期存在公共服務差距的一種映照。

彌補歷史欠賬。李滄在城市化進程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加速建設,有些甚至實現了“撐桿之變”。

先看教育之變。

近年,學校改擴建或新建工程可謂“遍地開花”。2009年投資2500萬元異地重建青島三十三中;2010年投資2500萬元重建青島升平路小學;2011年投資1600萬元重建李滄路小學教學樓;2012年投資8000萬元改建區實驗小學;2013年全力推進13所中小學建設。

李滄區委書記傅明先特別重視學校的規劃設計,親自帶隊到各地“取經”,對所有新建學校堅持聘請國內外一流設計公司設計,要求設計理念突破以往學校的概念,功能設置更加人性化、藝術性。同時,李滄立足“學有優教”,實施“名校長培育工程”、“名師引進計劃”和“名校帶動戰略”,實驗初中李滄校區成功落戶。

再看醫療之變。“李滄西部終于有了像樣的醫院!”當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工程揮锨動土,不少李滄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截至2011年底,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44.6張,遠低于市內其他區。從醫院分布看,東部有401醫院北院,中部有市第八人民醫院,唯獨西部缺少大型醫療機構。

編制床位1000張的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工明年投入使用后,西部居民看病難的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近幾年,李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市“出類拔萃”。2011年,投資1100萬元在湘潭路、九水路街道各建一家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免費提供10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基本醫療。

三看文體之變。

在過去,李滄的文化、體育設施薄弱。李滄連續兩年實施“四百工程”——打造100支特色藝術隊、進行100場演出、培養100名群眾藝術骨干、放映100場電影?,F在,文化隊伍已是活躍在社區里的一道流動風景線。2012年6月,廢棄已久的老滄口體育場經過改建變身為全民健身中心,這是李滄西部第一個大型綜合運動場所。

四看民生保障之變。

這些年,伴隨著“兩改”項目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發生質的變遷——2009年以來,李滄新建區街市民中心7處、2萬平方米,社區服務管理網進一步 “密織”。

而今年底有望建成的市民公共服務中心是李滄公共配套設施升級的 “大手筆”,李滄老年人、殘疾人和婦女兒童沒有大型活動場所的問題將成為歷史。

銀齡幸福工程是李滄為老人推出的關愛工程。去年,李滄為百余名60歲以上孤寡、80歲以上獨居老人試點配備GPS定位呼叫手機,并提供政府購買的服務。

在李滄,重度困難殘疾人居家托養也實現了全覆蓋。政府購買家居保潔、心理慰藉等服務項目,幫助解決重度困難殘疾人生活上的難題。

數字看城變

截至目前,李滄68個“兩改”片區,已完成和啟動改造 57個,占總量的84%。完成拆遷3.1萬余處、560余萬平方米,分別是建區至2008年的2.7倍和3.7倍。

2009年以來,李滄新建、翻建道路120條、160公里,路網密度由2008年底的2.8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5公里/平方公里。金水路打通二期、九水東路、世園大道等主次干道年內通車后,路網密度將達3.8公里/平方公里。

李滄污水集中處理率由2008年底的50%提高到72%;集中供熱、供氣、自來水“一戶一表”分別提高到86%、90%和95%。

數字看產業

2009年以來,李滄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5%,高于全市14.3個百分點;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34.7%,高于全市13.6個百分點;稅收結構持續優化,青鋼、堿廠等四大工業企業稅收占區級財政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下降到2012年的7%;2012年底,二三產比例調整為49.1∶50.9,三產首次超過50%。

數字看民生

這是李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表:2008年2.5億元;2009年2.9億元;2010年 3.6億元;2011年5.1億元;2012年6.89億元;2013年,預算安排7.26億元。省、市規范化學校比例由 2008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76%。

這是李滄對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改造情況:37個社區新增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17000多平方米,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均達到300平方米以上,部分“村改居”社區面積達到1500平方米。

這是李滄區殘疾人事業資金投入情況:2010年,490萬元;2011年,720萬元;2012年,1100萬元。

青島新聞 更多
城市檔案 更多
區市擷英 更多
電子報刊 更多
茶都信陽 正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青島風光 更多
青島賞鳥圖出爐
影像青島 更多
2012青島旅游城市宣傳片
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技術支持:青島新聞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泗水县| 大竹县| 登封市| 维西| 盘山县| 宜宾市| 遵义市| 石景山区| 宜昌市| 邯郸市| 乌拉特后旗| 久治县| 封丘县| 松阳县| 哈尔滨市| 嫩江县| 准格尔旗| 新田县| 巫山县| 邢台县| 利辛县| 大余县| 鄢陵县| 大新县| 谢通门县| 乌拉特中旗| 凤凰县| 桂林市| 赤水市| 石台县| 峨山| 边坝县| 开阳县| 上思县| 大英县| 清水县| 永仁县| 安平县| 山西省|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