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 (資料圖)
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趙本山是一個成功的文藝富豪,他創造了中國鄉土文化產業化的一個奇跡。趙本山的成功得益于以二人轉為主體的東北鄉土文化和特色方言的推介,得益于央視春晚巨大的社會影響,得益于獨特的文化產業化之路,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應該是趙本山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這是永不枯竭的財富。然而,趙本山藝術魅力的形成又來自于趙本山曾經的苦難經歷。趙本山6歲成為孤兒,開始跟盲人二叔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后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余劇團,后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摔三弦》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獎。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并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幾年中獲遼寧省和鐵嶺市各類獎勵幾十項。正因為有了這么堅實的基礎,才有了以后走紅央視春晚二十年和本山傳媒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