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墓群曾遭多次黑手
“這里是有名的漢代王吉墓群,也曾多次被盜挖,聽說當時被盜走了不少寶貝。”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溫泉鎮石橋村采訪時,當地一名村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隨后記者來到村南側的一個小山包上看到,幾處盜墓洞還十分清晰。劉先生告訴記者,聽說這里是漢代王吉墓群,這幾年連續多次被盜,由于當地村民對墓群并不了解,被盜后才知道這里有寶貝,就紛紛來到這里尋寶。后來,附近村民在農作時都能從地里撿到銅錢等文物。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即墨東部的溫泉西皋虞村西北一片山地中看到,一個寫有王吉墓群和青島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大石碑周圍,有10個很大的土堆,這便是有名的王吉漢代古墓群。當地村民介紹,古墓四周都是農田,白天田地里常有村民,可到了晚上,古墓離村子也遠,如果這時有人來挖墓,很難被人發現。王吉古墓群曾經被人盜過數次,都是盜墓賊趁黑夜來挖的。記者看到,王吉墓群四周三面環山,位置比較偏遠,如果晚上有人來盜墓,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王吉墓群
漢代王吉墓群地處溫泉鎮西皋虞村西北1500余米處,三面環山,南朝大海,自北向南順勢低緩,為漢代王吉家族墓地。王吉,字子陽,漢代瑯琊皋虞人。官至博士、諫大夫,為一代名宦,被后人譽為即墨九賢之一。王吉公元前49年葬此之后,其子丞相王俊、孫大司空王崇等數十后人均葬于此。王吉墓群1982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藍氏家族墓群
據《即墨藍氏族譜》元代世系記載,元初藍氏四世藍珍任武義大將軍總領監軍,其余授千戶、百戶、鎮撫、防御、察官、教諭、勸課官者二十余人。據即墨縣志記載,明清時期,藍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藍章(1453-1526年)字文繡,號大嶗山翁。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任婺源與潛山縣令,皆有政聲,反擢貴州道監察御史,巡按浙江、山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廷尉。